论文目录 | |
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导言 | 第11-19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三)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17-18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一、宗教“五性”论的核心内涵及其理论地位 | 第19-27页 |
(一) 宗教“五性”论的核心内涵 | 第19-25页 |
· 长期性 | 第19-20页 |
· 群众性 | 第20-21页 |
· 民族性 | 第21-22页 |
· 复杂性 | 第22-23页 |
· 国际性 | 第23-25页 |
(二) 宗教“五性”论在党的宗教政策中的指导地位 | 第25-27页 |
二、宗教“五性”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的初步形成 | 第27-44页 |
(一) 建国前(1921年—1949年)党的宗教“五性”思想及其历史语 | 第27-36页 |
· 建党到大革命时期(1921年—1927年) | 第27-29页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6年) | 第29-32页 |
·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 第32-34页 |
·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 | 第34-36页 |
(二) 建国后至“文革”结束期间(1949年—1976年)党的宗教“五性”思想 | 第36-44页 |
· 党的宗教“五性”思想的初步形成:建国至社会主义过渡实现期间(1949年—1956年) | 第37-39页 |
· 党的宗教“五性”思想的正式提出与发展完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1966年) | 第39-43页 |
· 党的宗教“五性”思想的停滞:“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 | 第43-44页 |
三、新时期党的宗教“五性”论的发展与创新 | 第44-55页 |
(一) 改革开放后我国宗教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 第44-47页 |
· 信教群众的发展 | 第44-45页 |
· 国际环境的变化 | 第45-46页 |
· 宗教与民族问题 | 第46-47页 |
(二) 新时期宗教“五性”论面临的新问题 | 第47-51页 |
· 从宗教“五性”论到宗教的新“三性”说 | 第47-48页 |
· 宗教的文化性 | 第48-51页 |
(三)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五性”思想 | 第51-55页 |
· 新时期党的政策文件中的宗教“五性”思想 | 第51-52页 |
· 邓小平、江泽民等共产党人对宗教“五性”思想的发展 | 第52-55页 |
四、宗教“五性”论与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中国化发展 | 第55-69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五性”论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 第55-58页 |
(二) “五性”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具体宗教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第58-64页 |
(三) “五性”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 第64-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后记 | 第7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