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0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
页 |
· 引言 | 第10
页 |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16
页 |
· IDS、IPS的发展历程 | 第10-11
页 |
· 入侵防御系统的概念 | 第11-14
页 |
· 常见IPS结构 | 第14-16
页 |
· IPS的发展方向 | 第16
页 |
· 几种典型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剖析 | 第16-25
页 |
· DIDS | 第16-17
页 |
· CSM | 第17
页 |
· EMERALD | 第17-18
页 |
· AAFID | 第18-20
页 |
· NetSTAT | 第20-21
页 |
· GRIDS | 第21-22
页 |
· IDA | 第22-23
页 |
· WAIDS | 第23-24
页 |
· 总结和分析 | 第24-25
页 |
· 现有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 | 第25
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5-26
页 |
· 本文的结构 | 第26-27
页 |
第二章 AGENT及多AGENT技术理论 | 第27-51
页 |
· AGENT技术产生的背景 | 第27-28
页 |
· AGENT的基本概念 | 第28-34
页 |
· AGENT定义 | 第28-31
页 |
· AGENT的特性 | 第31-32
页 |
· AGENT的分类 | 第32-33
页 |
· 典型AGENT的体系结构 | 第33-34
页 |
· 多AGENT系统理论 | 第34-36
页 |
· 多AGENT系统概念 | 第34-35
页 |
· 多AGENT系统的特点 | 第35-36
页 |
· 多AGENT系统的相关理论 | 第36-39
页 |
· 知识表达与推理 | 第36-37
页 |
· 多AGENT系统协调方法的分析 | 第37
页 |
· 协调模型 | 第37-39
页 |
· 多AGENT协商模型 | 第39
页 |
· AGENT之间的通信机制 | 第39-40
页 |
· AGENT通信语言 | 第40-44
页 |
· AGENT通信语言的组成 | 第41-42
页 |
· Agent通信语言的特征 | 第42-44
页 |
· 知识查询与操作语言(KQML) | 第44-48
页 |
· KQML语言简介 | 第44
页 |
· KQML结构分析 | 第44-45
页 |
· KQML语法 | 第45-48
页 |
· KQML与FIPA ACL的比较 | 第48-50
页 |
· FIPA Agent通信语言 | 第48-49
页 |
· AGENT通信与万维网(WWW) | 第49-50
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
页 |
第三章 一种基于XML语言的智能体语义通信研究 | 第51-61
页 |
· 概述 | 第51-52
页 |
· 协商机制的KQML原语的设计 | 第52-55
页 |
· 实现基于XML内容的KQML原语封装/解析的过程 | 第55-60
页 |
· 利用JAVA语言实现KQML通信原语扩展XML语言的封装 | 第56-57
页 |
· 利用JAVA语言实现KQML通信原语扩展XML语言的解析 | 第57-60
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
页 |
第四章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分布式入侵防御系统 | 第61-87
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61
页 |
·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分布式入侵防御系统的方案 | 第61-70
页 |
· 当前入侵防御系统的不足 | 第61-64
页 |
·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分布式入侵防御系统的特征 | 第64-65
页 |
·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分布式入侵防御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65-69
页 |
·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分布式入侵防御系统体系结构的优点 | 第69-70
页 |
·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分布式入侵防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70-85
页 |
· 数据采集层 | 第70-73
页 |
· 代理层 | 第73-76
页 |
· 分析层 | 第76-83
页 |
· 管理层 | 第83-85
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7
页 |
第五章 结论和进一步的工作 | 第87-88
页 |
· 总结 | 第87
页 |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87-88
页 |
参考文献 | 第88-89
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