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中欧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概述 | 第10-19页 |
一、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0-15页 |
(一)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定义及意义 | 第10-12页 |
(二)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管理模式 | 第12-13页 |
(三)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筹资和赔偿体系 | 第13-15页 |
二、欧洲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概述 | 第15-17页 |
(一) 欧洲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赔偿计划)的历史发展 | 第15-16页 |
(二) 欧洲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赔偿计划)的现状及特点 | 第16-17页 |
三、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概述 | 第17-19页 |
(一)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7-18页 |
(二)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现状及特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欧洲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重点问题研究与探讨 | 第19-35页 |
一、欧盟投资者赔偿计划体系探究 | 第19-21页 |
(一) 欧盟投资者赔偿计划法律规制和基本原则 | 第19-20页 |
(二) 欧盟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赔偿计划)重点问题研究 | 第20-21页 |
二、欧盟成员国证券投资者赔偿计划体系探究 | 第21-28页 |
(一) 英国:金融服务赔偿计划 | 第22-25页 |
(二) 德国:存款保护和投资者赔偿计划 | 第25-27页 |
(三) 部分欧盟国家投资者赔偿计划法律地位与赔偿限额一览 | 第27-28页 |
三、金融危机后投资者保护措施制度革新 | 第28-35页 |
(一) 问题的出现,以德国Phoenix Kapitaldienst GmbH 案为例 | 第28-31页 |
(二) 制度的革新:法律执行情况复核与专项组的成立 | 第31-35页 |
第三章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重点问题研究与检讨 | 第35-49页 |
一、保护基金的组织模式和治理模式 | 第35-39页 |
(一) 三部门联合的多头监管:万无一失还是重叠浪费 | 第35-36页 |
(二) 保护基金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得形而忘意之忧 | 第36-38页 |
(三) 保护基金公司的职权分析:应然与实质的矛盾 | 第38-39页 |
二、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资金运作 | 第39-44页 |
(一) 保护基金的资金筹集:缴纳标准的科学性 | 第40-43页 |
(二) 资金的增值窘境:资金来源的长效性 | 第43-44页 |
三、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赔偿机制 | 第44-49页 |
(一) 补偿对象:受保护者的识别 | 第44-46页 |
(二) 补偿条件:程序启动的前提和补偿范围的认定 | 第46-47页 |
(三) 补偿标准:投资者平等保护的实现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中欧相关制度的比较与“中国模式”的完善 | 第49-60页 |
一、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外部框架的完善 | 第49-51页 |
(一) 提高保护基金法律规制级别 | 第49-50页 |
(二) 细化不同部门的监管职责 | 第50-51页 |
二、强化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公司的组织模式 | 第51-53页 |
三、保障保护基金资金管理链条的充实 | 第53-56页 |
(一) 明确证券公司会费缴纳标准 | 第53-54页 |
(二) 确保保护基金资金筹资和增值渠道 | 第54-55页 |
(三) 保障资金最低限度的稳定 | 第55-56页 |
四、保护基金赔偿体系部分职能的完善 | 第56-60页 |
(一) 加强对保护基金的保护范围“限制” | 第56-57页 |
(二) 加强对保护基金赔偿范围的适当“扩充” | 第57-59页 |
(三) 保护基金赔偿限额的进一步科学化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