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
页 |
ABSTRACT | 第8-9
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
页 |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
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1
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
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
页 |
·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2-13
页 |
第二章 食品安全概述 | 第13-20
页 |
· 食品安全的概念 | 第13-14
页 |
·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 第14-20
页 |
·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概念 | 第14
页 |
·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 第14-17
页 |
·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测检测体系 | 第17-18
页 |
· 我国现行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 | 第18
页 |
·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 | 第18-19
页 |
· 我国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情况 | 第19
页 |
·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 第19-20
页 |
第三章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0-28
页 |
·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3
页 |
· 食品监管职能交叉、多头监管现象严重 | 第20-21
页 |
· 食品检测水平不高 | 第21
页 |
· 食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 第21-22
页 |
· 食品信息体系建设缓慢 | 第22
页 |
· 没有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应急体系 | 第22
页 |
· 没有建立科学、权威的食品安全危险评价体系 | 第22-23
页 |
· 食品生产领域假冒伪劣问题突出,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打击力度不够 | 第23
页 |
·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3-28
页 |
·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不完善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 第24
页 |
· 面广量大的小作坊是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现实原因 | 第24-25
页 |
· 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 第25-26
页 |
· 执法不严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 | 第26
页 |
· 食品安全监管投入严重不足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不可忽视的因素 | 第26-28
页 |
第四章 国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其借鉴 | 第28-34
页 |
·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的主要趋势 | 第28
页 |
·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28-32
页 |
·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28-30
页 |
· 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0
页 |
· 丹麦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0-31
页 |
·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1-32
页 |
· 德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2
页 |
·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第32-34
页 |
·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 | 第32
页 |
· 缺乏食品安全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背景资料 | 第32-33
页 |
· 关键检测技术和设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 第33
页 |
· 未全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危险性评估技术和控制技术 | 第33
页 |
· 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加工食品安全性方面的差距 | 第33
页 |
· 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方面存在差距 | 第33-34
页 |
第五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 | 第34-46
页 |
· 建立协调一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 第34-37
页 |
· 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并明确职责 | 第34-35
页 |
· 对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 | 第35-36
页 |
· 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 | 第36
页 |
· 建立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和政府间相互沟通的机制 | 第36-37
页 |
·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检测体系建设 | 第37-39
页 |
·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工作 | 第37
页 |
· 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 | 第37-39
页 |
·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 | 第39-41
页 |
· 完善食品相关标准 | 第39-40
页 |
· 完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 第40-41
页 |
· 构建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 第41-42
页 |
· 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 第41
页 |
· 建立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公示制度 | 第41
页 |
· 加强信息交流 | 第41-42
页 |
·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 | 第42
页 |
· 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 第42-43
页 |
· 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 | 第42
页 |
· 建立应急指挥系统 | 第42
页 |
· 提高公共卫生预警能力 | 第42
页 |
· 制定预防方案 | 第42-43
页 |
· 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 | 第43
页 |
· 建立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 | 第43-44
页 |
· 建立权威性的机构 | 第43
页 |
· 逐步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制度和体系 | 第43
页 |
· 食品安全评价评估 | 第43-44
页 |
· 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 第44-46
页 |
· 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 第44
页 |
· 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 | 第44-46
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
页 |
致谢 | 第4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