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7
页 |
英文摘要 | 第7-8
页 |
导论 | 第8-17
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8-10
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
页 |
三、主要概念及涵义 | 第13-15
页 |
四、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5-17
页 |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演进 | 第17-26
页 |
一、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探索和贡献 | 第17-20
页 |
(一) 建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创立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 | 第17-18
页 |
(二) 正确处理各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完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 第18-19
页 |
(三) 发展民主,强化监督,建设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 | 第19-20
页 |
二、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开拓 | 第20-22
页 |
(一) 打破个人崇拜,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 第20-21
页 |
(二) 总结历史经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第21-22
页 |
(三) 确立政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思想 | 第22
页 |
三、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 第22-26
页 |
(一) 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概念 | 第22-23
页 |
(二) 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协调发展的思想 | 第23
页 |
(三)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 第23-24
页 |
(四) 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 | 第24-26
页 |
第二章 现阶段我国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 第26-34
页 |
一、政治文明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 | 第26-27
页 |
(一) 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 第26
页 |
(二) 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第26
页 |
(三) 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 第26-27
页 |
二、政治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化浪潮的现实要求 | 第27-29
页 |
(一) 全球化中的经济全球化潮流要求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 第27-28
页 |
(二) 全球化中的政治民主化潮流要求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 第28
页 |
(三) 全球化中的文化多元化潮流要求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 第28-29
页 |
三、政治文明建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 第29-31
页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起的社会变革需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 第29-30
页 |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起的思想变革需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 第30
页 |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起的政治生活变革需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 第30-31
页 |
四、政治文明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战略性措施 | 第31-34
页 |
(一) 政治文明建设在执政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战略地位 | 第31-32
页 |
(二) 政治文明建设是解决执政党建设所面临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 | 第32
页 |
(三) 政治文明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战略举措 | 第32-34
页 |
第三章 以政治文化创新为先导切实加强政治意识文明建设 | 第34-43
页 |
一、政治意识文明的内涵 | 第34-35
页 |
(一) 政治意识形态 | 第34
页 |
(二) 政治心理 | 第34-35
页 |
(三) 政治思想 | 第35
页 |
(四) 政治道德 | 第35
页 |
二、政治文化创新对于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先导功能 | 第35-39
页 |
(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 | 第35-36
页 |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文化变迁 | 第36-37
页 |
(三) 政治文化创新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导向作用 | 第37-39
页 |
三、政治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 第39-43
页 |
(一)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第39-40
页 |
(二) 必须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 | 第40
页 |
(三) 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成果 | 第40-41
页 |
(四)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 第41
页 |
(五) 必须大力推进政治社会化 | 第41-43
页 |
第四章 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动力深入推进政治制度文明建设 | 第43-51
页 |
一、政治制度文明的内涵 | 第43-44
页 |
(一) 国家制度 | 第43
页 |
(二) 政党制度 | 第43
页 |
(三) 法律制度 | 第43-44
页 |
二、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 | 第44-47
页 |
(一) 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第44-45
页 |
(二)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第45-46
页 |
(三) 促进政府机构改革 | 第46
页 |
(四) 推动司法制度改革 | 第46-47
页 |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前任务 | 第47-51
页 |
(一) 改革选举制度 | 第47-48
页 |
(二) 健全监督机制 | 第48-49
页 |
(三)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 第49-51
页 |
第五章 以扩大政治参与为突破口 不断强化政治行为文明建设 | 第51-60
页 |
一、政治行为文明的内涵 | 第51-52
页 |
(一) 政治统治 | 第51
页 |
(二) 政治管理 | 第51
页 |
(三) 政治沟通 | 第51-52
页 |
(四) 政治宣传 | 第52
页 |
(五) 政治参与 | 第52
页 |
二、扩大政治参与对政治行为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 第52-54
页 |
(一) 扩大政治参与对政治统治的影响 | 第53
页 |
(二) 扩大政治参与对政治管理的影响 | 第53-54
页 |
(三) 扩大政治参与对政治沟通的影响 | 第54
页 |
(四) 扩大政治参与对政治宣传的影响 | 第54
页 |
三、扩大政治参与的目标措施 | 第54-60
页 |
(一) 创造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 | 第55-56
页 |
(二) 增强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 | 第56
页 |
(三) 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 第56-57
页 |
(四) 完善公民的政治参与机制 | 第57-58
页 |
(五) 重视公民政治参与的利益要求 | 第58-60
页 |
结语 | 第60-62
页 |
一、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第60
页 |
二、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民主 | 第60-61
页 |
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 第61-62
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2-64
页 |
后记 | 第6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