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 基于部门预算绩效考评的绩效预算改革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 国外对绩效预算改革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 绩效预算改革的国内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推行绩效预算是我国预算改革的方向 | 第24-36页 |
· 绩效预算的涵义 | 第24-28页 |
· 对绩效预算概念的界定 | 第24-25页 |
· 绩效预算是一种新式政府管理理念 | 第25-28页 |
· 绩效预算探源及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 绩效预算模式探源 | 第28-29页 |
· 实施绩效预算的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 我国财政公共化改革需要绩效预算 | 第31-33页 |
· 应对预算支出不合理的需要 | 第31-32页 |
· 推行绩效预算是行政管理改革的必要配套之举 | 第32-33页 |
· 建立财政决策公共选择机制的公众要求亟需绩效预算 | 第33页 |
· 我国向绩效预算目标模式演进的历程 | 第33-36页 |
· 切入阶段 | 第33-34页 |
· 过渡阶段 | 第34页 |
· 突破阶段 | 第34-36页 |
第3章 部门预算绩效考评与预算过程之间的联结 | 第36-48页 |
· 绩效考评的定义和对象 | 第36-41页 |
· 不同的“绩效观” | 第36-37页 |
· 关于部门预算绩效考评 | 第37-39页 |
· 财政部对绩效考评对象的界定 | 第39-41页 |
· 绩效考评改善预算过程的途径分析 | 第41-43页 |
· 考虑绩效信息因素以改进预算资源的分配理念 | 第41页 |
· 通过绩效考评以提高各部门资源的管理效率 | 第41-42页 |
· 运用考评结果以提供年度绩效报告 | 第42-43页 |
· 预算过程反过来影响部门绩效的两种途径 | 第43-46页 |
· 现行预算操作中存在阻碍绩效提高的因素 | 第44-45页 |
· 为机构管理者提供有利于改善绩效水平的预算环境 | 第45-46页 |
· 绩效与预算过程之间其他联结方式 | 第46-48页 |
· 制定绩效性决策的动机能诱发预算过程自身调整 | 第46页 |
· 特定情况下部门内部资源配置与绩效水平自发联动 | 第46-48页 |
第4章 基于绩效考评的绩效预算运行原理及实践 | 第48-59页 |
· 绩效预算的基本原理和比较优势研究 | 第48-49页 |
· 绩效预算的基本原理 | 第48-49页 |
· 绩效预算对传统预算的比较优势 | 第49页 |
· 基于绩效考评的绩效预算运行原理流程图 | 第49-51页 |
· 根据任务和目标制定支出项目 | 第50-51页 |
· 按支出计划行动并跟踪考评 | 第51页 |
· 根据考评结果来进行调整和改善 | 第51页 |
· 一个部门预算绩效考评试点的做法 | 第51-54页 |
· 设计绩效考评工作方案 | 第52-54页 |
· 上下联动制定各单位绩效考评报告 | 第54页 |
· 分析汇总全局的绩效报告 | 第54页 |
· 国外实施绩效预算的实践和经验探析 | 第54-59页 |
· 绩效预算模式的国际对比 | 第54-56页 |
· 国外绩效预算的制度环境 | 第56-57页 |
· 各国实施绩效预算制度的经验教训 | 第57-59页 |
第5章 我国实施绩效预算的可行性和路径选择研究 | 第59-77页 |
· 实施绩效预算面临的共同挑战 | 第59-61页 |
· 部门行政目标的不一致性阻碍了绩效考评的进行 | 第59-60页 |
· 成本管理的忽视与效果考评的相对繁琐性影响绩效考评进程 | 第60页 |
· 绩效比较的困难以及基于绩效水平的预算决策的片面性 | 第60-61页 |
· 我国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的瓶颈分析 | 第61-66页 |
· 行政机构设置特点决定了国内进行绩效考评尤为困难 | 第61-62页 |
· 相关部门不能有效获取和合理利用绩效信息 | 第62-66页 |
· 权力制衡机制不健全 | 第66页 |
· 突破瓶颈制约的基本思路 | 第66-73页 |
· 巩固预算领域三大改革成果并深化改革 | 第67-70页 |
· 以部门预算绩效考评为突破逐步引入绩效预算模式 | 第70-73页 |
· 我国引入绩效预算的理论构想和具体措施 | 第73-77页 |
· 绩效预算改革应与单一财政账户、政府采购制度配套进行 | 第73-75页 |
· 引入绩效预算模式的具体措施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