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 铁蛋白的简介 | 第12-13页 |
· 铁蛋白的蛋白结构 | 第12页 |
· H链铁蛋白和L链铁蛋白 | 第12-13页 |
· 铁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 铁蛋白的自然矿化 | 第13-15页 |
· 铁蛋白自然矿化的简介 | 第13-14页 |
· 铁蛋白自然矿化的原理 | 第14-15页 |
· 进铁动力学测试 | 第15页 |
· 铁与铁蛋白的生理作用 | 第15-17页 |
· 铁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 第15-16页 |
· 铁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 第16页 |
· 铁在机体内是如何转运的 | 第16-17页 |
· 超嗜热古杆菌的简介 | 第17-18页 |
· 超嗜热古杆菌的简介 | 第17页 |
· 超嗜热菌Pyrococcus yayanosii CH1简介 | 第17-18页 |
· 超嗜热古杆菌的研究价值 | 第18页 |
· Pyrococcus yayanosii CH1-ferritin的密码子修饰 | 第18-19页 |
· Pyrococcus yayanosii CH1-ferritin的研究价值 | 第19页 |
·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简介 | 第19-20页 |
·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原因和危害 | 第19-20页 |
·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诊断及治疗 | 第20页 |
· 目前常用的补铁剂 | 第20-21页 |
· 雌性SD大鼠贫血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 大鼠缺铁日粮 | 第21页 |
· 雌性SD大鼠贫血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21-22页 |
·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重组CH1-ferritin的表达、鉴定、分离 | 第23-41页 |
· 前言 | 第2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3-33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 试验仪器 | 第24-25页 |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5-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6-33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 修饰基因序列与原基因序列的比对结果 | 第33-34页 |
· 表达菌株的PCR鉴定结果 | 第34页 |
· 测序结果 | 第34-35页 |
· 重组CH1-ferritin的单个亚基的蛋白分子量 | 第35-36页 |
· 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 | 第36-37页 |
· 温度对重组CH1-ferritin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37-38页 |
· 不同pH值对重组CH1-ferritin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38-39页 |
· 讨论 | 第39-40页 |
· 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 第39-40页 |
· 重组CH1-ferritin的鉴定和纯化 | 第40页 |
· 重组CH1-ferritin的耐热性和pH稳定性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重组CH1-ferritin对缺铁模型大鼠补铁效果的研究 | 第41-56页 |
· 前言 | 第4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1-47页 |
· 试验试剂 | 第41-42页 |
· 试验仪器 | 第42页 |
· 试验试剂配制 | 第42-43页 |
· 试验方法 | 第43-47页 |
· 统计方法 | 第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 进铁动力学测试 | 第47-48页 |
· 重组CH1-ferritin的自然矿化结果 | 第48-49页 |
· 自然矿化重组CH1-ferritin中铁含量测定结果 | 第49-50页 |
· 试验动物模型的构建结果 | 第50-51页 |
· 自然矿化重组CH1-ferritin的补铁效果 | 第51-52页 |
· 讨论 | 第52-55页 |
· 自然矿化CH1-ferritin的补铁功能 | 第52-53页 |
· 缺铁性贫血模型的鉴定 | 第53页 |
· 重组CH1-ferritin的自然矿化反应 | 第53页 |
· 重组CH1-ferritin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转运 | 第53-54页 |
· 重组CH1-ferritin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54页 |
· 重组CH1-ferritin未来与展望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