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栽培模式 | 第10-15页 |
· 林木模式 | 第10-12页 |
· 林粮模式 | 第12-13页 |
· 林草模式 | 第13页 |
· 林花模式 | 第13-14页 |
· 林药模式 | 第14-15页 |
· 山茶林下栽培研究进展 | 第15页 |
· 林下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 | 第15-17页 |
· 气体交换参数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7-19页 |
· 研究两种生境下的山茶叶片光合参数的季节性变化 | 第17页 |
· 研究两种生境下的山茶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变化 | 第17页 |
· 研究两种生境下的山茶叶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 | 第17页 |
· 研究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的叶肉导度和叶绿体基质中 CO_2浓度的变化 | 第17-18页 |
· 研究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的 Rubisco 酶的最大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 样地概况 | 第19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 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19页 |
· 光下线粒体体呼吸速率(Rd)和细胞间隙 CO_2补偿点(C_i*)的测定 | 第19-20页 |
· 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的计算和分配 | 第20页 |
· 叶肉导度(gm)、叶绿体基质中 CO_2浓度(Cc)的计算 | 第20页 |
· Rubisco 酶的最大羧化速率(V_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的测定与计算 | 第20页 |
· 气温和日均光合有效辐射测定 | 第20-21页 |
· 叶片中营养元素 N、P、K 含量测定 | 第21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3页 |
· 试验地环境参数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22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的日光合有效辐射(Daily PAR)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22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的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22-26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22-23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的气孔导度(Gs)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23-24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的胞间 CO_2浓度(Ci)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24-25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的蒸腾速率(Tr)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25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25-26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26-31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 PSII 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26-27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 PSII 的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27-28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 PSII 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28-29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光化学猝灭(qP)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29-30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非光化学猝灭(NPQ)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0-31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光下线粒体呼吸速率(Rd)和细胞间隙 CO_2补偿点(Ci_*)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1-32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光下线粒体呼吸速率(Rd)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1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细胞间隙 CO_2补偿点(C_i*)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1-32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的电子流分配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2-35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2-33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用于碳同化的电子流(ETRc)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3-34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用于光呼吸的电子流(ETRo)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叶肉导度(gm)和叶绿体基质中 CO_2浓度(Cc)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叶肉导度(gm)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5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叶绿体基质中 CO_2浓度(Cc)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 Rubisco 酶的最大羧化速率(V_max)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6-40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 Rubisco 酶的最大羧化速率(V_max)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6-38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随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38-40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的营养元素 N、P、K 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40-43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中 N 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40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中 P 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40-41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中 K 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情况 | 第41-43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3-50页 |
· 讨论 | 第43-48页 |
· 试验地环境参数 | 第43页 |
· 气体交换参数 | 第43-44页 |
· 叶绿体荧光参数 | 第44-45页 |
· 光下线粒体呼吸速率(Rd)和细胞间隙 CO2补偿点(Ci*) | 第45-46页 |
· 两种生境下山茶叶片的电子流分配 | 第46-47页 |
· 叶肉导度(gm)和叶绿体基质中 CO2浓度(Cc) | 第47页 |
· Rubisco 酶的最大羧化速率(Vmax)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 | 第47-48页 |
· 营养元素 N、P、K 含量 | 第48页 |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