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3页 |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7-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一) 国外研究状况 | 第8-11页 |
(二)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一、 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黑人奴隶贸易与黑人奴隶制 | 第13-25页 |
(一) 宾夕法尼亚殖民地黑人奴隶贸易的兴衰 | 第13-20页 |
1.1682 年至 1720 年——开拓建设与黑人奴隶贸易的繁荣 | 第13-17页 |
· 1720 年至 1756 年——白人移民与黑人奴隶贸易的消长 | 第17-18页 |
3.1756 年至 1780 年——七年战争与黑人奴隶贸易的夕阳 | 第18-20页 |
(二) 宾夕法尼亚殖民地黑人奴隶制与黑人生存状况 | 第20-25页 |
· 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黑人奴隶制结构 | 第20-21页 |
· 费城的工匠黑人奴隶制 | 第21-23页 |
· 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黑人生存状况 | 第23-25页 |
二、 宾夕法尼亚殖民地教友会废奴主义运动 | 第25-50页 |
(一) 教友会的信仰特征与废奴主义思想的起源 | 第25-27页 |
(二) 18 世纪 50 年代前的教友会废奴主义活动 | 第27-39页 |
· 利益和信仰之间的纠葛——费城年例会与黑人奴隶制的关系 | 第27-31页 |
· 高层例会与地方例会的分歧——切斯特月例会的抗争 | 第31-34页 |
· 教友会的出版审查制度与废奴主义小册子的兴起 | 第34-36页 |
· 废奴主义的“怪物”——本杰明·雷 | 第36-39页 |
(三) 18 世纪 50 年代后的教友会废奴主义运动 | 第39-50页 |
· 从“宗教狂热”到“人道主义”——北美教友会的文化转型 | 第39-42页 |
· “内省“与“至善”——约翰·伍尔曼的废奴主义心路 | 第42-44页 |
· 七年战争的危机与废奴主义的决心 | 第44-46页 |
· 安东尼·本内泽与教友会废奴运动的终曲 | 第46-50页 |
结语 教友会人道主义的价值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