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财务报告舞弊探析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9
页 | Abstract | 第9-12
页 | 0.引言 | 第12-18
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
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6
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
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
页 | · 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
页 | · 论文基本框架和内容 | 第16-18
页 | 1.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基本理论 | 第18-26
页 | · 公司治理的概述 | 第18-20
页 | · 公司治理的定义及内涵 | 第18
页 | · 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 | 第18-20
页 | · 财务报告舞弊概述 | 第20-22
页 | · 舞弊含义 | 第20
页 | · 财务报告舞弊内涵 | 第20-21
页 | · 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理论 | 第21-22
页 | · 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概述 | 第22-26
页 | · 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 第22-24
页 | · 公司治理缺陷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助长作用 | 第24-25
页 | · 财务信息披露失真是公司治理缺陷的映射 | 第25-26
页 | 2.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及弊端 | 第26-30
页 | · 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 | 第26-28
页 | · 利用会计政策的灵活性 | 第26-27
页 | · 与关联方串谋 | 第27
页 | · 虚构交易事项 | 第27
页 | · 掩饰交易或事项 | 第27-28
页 | · 财务报告舞弊的弊端 | 第28-30
页 | 3.公司治理视角下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分析 | 第30-37
页 | · 财务报告舞弊的内部治理原因 | 第30-33
页 | · 委托代理关系下信息的不对称分布 | 第30-31
页 | · 公司内部治理和内部控制混乱 | 第31-33
页 | · 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不相容 | 第33
页 | · 财务报告舞弊的外部治理原因 | 第33-37
页 | · 不发达的资本市场,不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3-34
页 | · 乏力的会计外部管理机制 | 第34
页 | · 资本市场环境的影响 | 第34-35
页 | · 不规范的独立审计 | 第35-37
页 | 4.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措施 | 第37-49
页 | ·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37-42
页 | · 完善公司产权制度 | 第37-38
页 | · 实行股权多元化,强化股东会的制衡机制 | 第38-39
页 | · 完善董事会制度,有效的制约经理层行为 | 第39-40
页 | · 改进监事会运行机制 | 第40-41
页 | · 建立管理参与制,约束经理层 | 第41
页 | · 引入"相关利益最大"的有效激励机制 | 第41-42
页 | · 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 | 第42-47
页 | ·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机制 | 第42-44
页 | · 完善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 | 第44-46
页 | · 强化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 | 第46-47
页 | · 其他防范和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措施 | 第47-49
页 | · 引入中介机构改变现有的财务治理模式 | 第47
页 | · 积极推动法务会计的建设和运用 | 第47-49
页 | 结束语 | 第49-50
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
页 | 后记 | 第53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