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政企关系变动的观察与思考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20页 | 一、问题的起源和研究的价值 | 第8-9页 | (一) 问题的起源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价值 | 第9页 | 二、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9-16页 | (一) 美国学者有关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概述 | 第9-13页 | (二) 我国学者对政企关系的研究概述 | 第13-16页 | 三、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路线 | 第16-20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二) 研究方法路线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危机前美国政府与企业关系 | 第20-32页 | 一、美国政府与企业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20-22页 | (一) 美国企业法律基础的建立:1860年之前 | 第20-21页 | (二) 现代工业的成长:1860—1929年 | 第21页 | (三) 大政府的兴起:1930—1980年 | 第21-22页 | 二、美国新公共管理改革对政企关系的调整 | 第22-28页 | (一) 放松市场规制 | 第23-25页 | (二) 国有企业民营化 | 第25-26页 | (三) 公共服务市场化 | 第26-28页 | 三、改革政企关系的措施与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关联性思考 | 第28-32页 | (一) 政府规制职能的放松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 | 第28-29页 | (二) 大规模民营化分散了政府的有效监管 | 第29-30页 | (三) 公共服务市场化弱化了政府的公共责任 | 第30-32页 | 第二章 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美国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改变 | 第32-45页 | 一、政府与金融企业的关系 | 第32-35页 | (一) 案例:AIG和"两房"的困局 | 第32-34页 | (二) 美国政府金融干预的政策性措施 | 第34页 | (三) 美国政府金融干预的体制性改革 | 第34-35页 | 二、政府与实体经济、产业界的关系 | 第35-38页 | (一) 案例:危机中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 | 第35-36页 | (二) 对美国汽车工业危机的成因分析 | 第36-37页 | (三) 美国政府对汽车业的救助 | 第37-38页 | 三、政府与提供准公共产品的私营企业关系 | 第38-42页 | (一) 案例:问题重重的美国医保体系 | 第39-40页 | (二) 奥巴马医改的主要内容 | 第40-41页 | (三) 奥巴马医改遭遇强大阻力的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四、应对危机过程中美国政企关系变动的基本特色 | 第42-45页 | (一) 救治手段的市场化 | 第42-43页 | (二) 危机处理模式的多元化 | 第43-44页 | (三) 短时期内的国有化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应对危机时期的政企关系模式及其今后趋势的思考 | 第45-56页 | 一、"非常时期"的政府规制功能突显是应对危机的正常现象 | 第45-46页 | 二、重回新公共管理改革中的固定模式已不可能 | 第46-47页 | 三、美国政企关系变动的几个基本趋势 | 第47-49页 | (一) 部分大企业短期"国有化"之后,仍将回归"民营化" | 第47页 | (二) 政府对企业监管强度有限,未来仍有隐患 | 第47-48页 | (三) 制度创新迫在眉睫,呼唤相应规制性法规 | 第48页 | (四) 新国家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有限回归 | 第48-49页 | 四、此次金融危机对市场经济国家的启示 | 第49-56页 | (一) 针对市场经济的新认识 | 第49-51页 | (二) 有关政府干预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几点思考 | 第51页 | (三) 政企关系的新调整 | 第51-54页 | (四) 关于金融危机政策防范的思考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