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服务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关于服务业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 服务业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服务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研究路线与创新点 | 第22-24页 |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22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服务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 服务业和服务经济的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 服务业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24-25页 | · 服务经济理论 | 第25-26页 | · 服务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 第26-30页 | · 服务业竞争力的内涵 | 第26-27页 | · 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27-30页 | 第3章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30-34页 | ·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服务业总体概况 | 第30页 | ·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30-34页 | · 武汉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30-31页 | · 长沙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31页 | · 郑州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31-32页 | · 南昌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32页 | · 合肥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 太原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第4章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服务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第34-47页 | · 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35页 |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4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35页 | · 服务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第35-37页 | ·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35-36页 | ·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36-37页 | ·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服务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估 | 第37-38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 定量评估结果 | 第38页 | ·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服务业竞争力的动态比较 | 第38-46页 | · 经济实力的动态比较 | 第39-40页 | · 服务业总体情况的动态比较 | 第40-41页 | · 主要服务行业状况的动态比较 | 第41-42页 | · 科技实力的动态比较 | 第42-44页 | · 服务业成长力的动态比较 | 第44-45页 | · 服务业竞争力的动态比较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提升中部地区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第47-52页 | · 中部地区服务业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47-49页 | · 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区域性不均衡 | 第47-48页 | · 服务业规模偏小,比重偏低 | 第48页 | · 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 | 第48页 | · 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和城市化滞后 | 第48-49页 | · 管理体制上的障碍 | 第49页 | · 中部地区整体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 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49-50页 | · 加快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 第50页 | · 加快市场化进程 | 第50-51页 | · 积极推进体制改革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