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大气热源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 第11-13页 |
·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热源分布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青藏高原热力效应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大气环流低频振荡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7-22页 |
· 资料选取 | 第17页 |
· 大气热源计算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第三章 夏季青藏高原东部热源低频振荡的分析及其与同期高原降水的波谱关系 | 第22-34页 |
· 前言 | 第22页 |
· 1981-2000年的热源小波分析 | 第22-27页 |
· 1981-2000年20年间夏季高原东部与同期高原降水的波谱关系 | 第27-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采用EOF方法分析夏季高原周边地区热源的气候态特征 | 第34-43页 |
· 前言 | 第34-35页 |
· 第一主分量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变化 | 第35-39页 |
· 第二主分量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变化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高原Q1低频振荡的生成和传播 | 第43-56页 |
· 前言 | 第43-44页 |
· 1981-2000年20年间高原热源的水平移动特征 | 第44-52页 |
· 热源振荡南北向传播特征 | 第44-49页 |
· 热源振荡东西向传播特征 | 第49-52页 |
· 1981-2000年20年间BWO和LFO的移动特征统计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6-59页 |
·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57页 |
· 讨论和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