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自晋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7
页 | 引论 沈自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7-15
页 | 一、作品整理 | 第7-8
页 | 二、学术研究 | 第8-15
页 | 第一章 沈自晋的生平、交游及著述 | 第15-25
页 | 第一节 沈自晋的生平及交游 | 第15-21
页 | 第二节 沈自晋的曲学背景及著述 | 第21-25
页 | 第二章 沈自晋的散曲 | 第25-36
页 | 第一节 年少风流,描写丽情闺思 | 第25-29
页 | 第二节 身逢乱世,寄托黍离之悲 | 第29-32
页 | 第三节 隐居吴山,抒写闲适情怀 | 第32-36
页 | 第三章 沈自晋的传奇 | 第36-50
页 | 第一节 世俗喜剧《望湖亭》 | 第36-43
页 | 一、《望湖亭》的主题倾向 | 第37-39
页 | 1、颂扬"诚信",嘲讽投机钻营者 | 第37-38
页 | 2、展现"青天意识",寄托社会理想 | 第38-39
页 | 二、《望湖亭》与话本《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之比较 | 第39-43
页 | 1、人物形象丰满鲜明 | 第39-40
页 | 2、采用双线并进的结构式 | 第40-41
页 | 3、凸现人物情节的喜剧色彩 | 第41-43
页 | 第二节 水浒戏《翠屏山》 | 第43-50
页 | 一、《翠屏山》的主题思想 | 第44-46
页 | 1、宣扬"侠义" | 第44-45
页 | 2、反映人伦风俗 | 第45-46
页 | 二、《翠屏山》的艺术特色 | 第46-50
页 | 1、主干清晰 | 第46-47
页 | 2、戏剧冲突细致展开 | 第47
页 | 3、人物形象鲜明有生气 | 第47-48
页 | 4、曲词本色 | 第48-50
页 | 第四章 沈自晋的曲学理论 | 第50-58
页 | 第一节 《南词新谱》的撰写始末 | 第50-53
页 | 第二节 《南词新谱》之突破 | 第53-58
页 | 一、采新声 | 第54-55
页 | 二、参增注 | 第55
页 | 三、慎更删 | 第55-56
页 | 四、稽作手 | 第56-58
页 | 结语 沈自晋的戏曲史地位 | 第58-60
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
页 | 后记 | 第63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