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的依据 | 第7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1.2 文献综述和研究状况 | 第8-10页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解决的问题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2 论文主要解决问题 | 第10-11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巡回审判制度概论 | 第12-17页 |
2.1 巡回审判的概念 | 第12页 |
2.2 巡回审判制度的中西方比较 | 第12-14页 |
2.2.1 西方国家巡回审判的产生与发展 | 第12-13页 |
2.2.2 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页 |
2.2.3 中西方巡回审判制度比较 | 第13-14页 |
2.3 巡回审判制度在现实中继续存在的重要意义 | 第14-17页 |
2.3.1 巡回审判在当前司法改革的发展趋向 | 第14页 |
2.3.2 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现实存在的重要意义 | 第14-17页 |
第三章 巡回审判制度与中国特色司法独立的关系 | 第17-24页 |
3.1 中国特色司法独立的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3.1.1 司法独立概念的域外考察 | 第17页 |
3.1.2 中国特色司法独立概念内涵 | 第17-18页 |
3.1.3 中国特色司法独立的外延 | 第18-21页 |
3.2 司法独立与巡回审判制度的内在联系 | 第21-22页 |
3.2.1 巡回审判制度的实施是中国特色司法独立的内在要求 | 第21页 |
3.2.2 中国特色司法独立原则是巡回审判制度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引 | 第21页 |
3.2.3 巡回审判制度的继续完善是推动中国特色司法独立的重要补充 | 第21-22页 |
3.3 巡回审判制度对推动中国特色司法独立的意义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巡回审判制度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24-33页 |
4.1 司法不独立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 第24页 |
4.2 巡回审判法律规范上的独立性缺失 | 第24-28页 |
4.2.1 巡回审判法律规范规定不具体,立法规范抽象化,缺乏操作性 | 第24-26页 |
4.2.2 巡回法庭审判的最大效率化与泛民主化侵蚀了司法权威 | 第26-27页 |
4.2.3 审判权行使上的依附性 | 第27-28页 |
4.3 法院在运行巡回审判制度的实践中的不独立 | 第28-29页 |
4.3.1 法院诉讼审判过程中出现的政治化趋势的现象依然存在 | 第28页 |
4.3.2 物质保障的不独立 | 第28-29页 |
4.3.3 地区巡回法庭组织的设置较多依附于行政组织体现出的不独立 | 第29页 |
4.4 法官队伍建设与组织管理上的不独立 | 第29-30页 |
4.4.1 “一兼多职”现象 | 第29-30页 |
4.4.2 职业要求的非专业化 | 第30页 |
4.4.3 巡回法官任命的非制度化 | 第30页 |
4.5 产生制度现实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4.5.1 价值理念的误区 | 第30-31页 |
4.5.2 立法规范不明确,缺乏操作性 | 第31-32页 |
4.5.3 物质保障不独立,法院人财物配置不合理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完善巡回审判制度,推动司法独立的主要措施 | 第33-38页 |
5.1 提高独立审判权意识,制定具体明确的法律规范,合理规范巡回审判行为 | 第33-34页 |
5.1.1 明确司法独立对巡回审判制度的意义,把握好司法独立的正确内涵 | 第33页 |
5.1.2 制定相关性法律以及配套性法律设施,保障巡回审判职权的行使 | 第33-34页 |
5.2 完善法院组织建设,形成一套独立高效的法院运行体系 | 第34-35页 |
5.2.1 保持物质供应的相对独立性,减少行政依附性 | 第34页 |
5.2.2 充实物质保障,解决财政来源问题 | 第34-35页 |
5.2.3 理顺巡回法院工作机制,为巡回审判提供有效的组织依托 | 第35页 |
5.3 优化法官队伍,健全法官的组织管理机制 | 第35-38页 |
5.3.1 建立一套独立的巡回法官任职制度 | 第35-36页 |
5.3.2 完善巡回法官管理体制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