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海牙诱拐儿童公约》概述 | 第11-26页 |
1.1“国际诱拐儿童”的概念 | 第11-16页 |
1.1.1“国际诱拐儿童”的含义 | 第11-13页 |
1.1.2“国际诱拐儿童”的构成要件 | 第13-15页 |
1.1.3“国际诱拐儿童”的类型 | 第15-16页 |
1.2 《海牙诱拐儿童公约》的主要内容 | 第16-22页 |
1.2.1 《海牙诱拐儿童公约》产生的背景 | 第16-17页 |
1.2.2 《海牙诱拐儿童公约》的目标 | 第17页 |
1.2.3 《海牙诱拐儿童公约》的主要条款 | 第17-22页 |
1.3 对 《海牙诱拐儿童公约》的评价 | 第22-26页 |
1.3.1 对《海牙诱拐儿童公约》的积极评价 | 第22-23页 |
1.3.2 对《海牙诱拐儿童公约》的消极评价 | 第23-26页 |
第2章 国外及其它地区实施《海牙诱拐儿童公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6-45页 |
2.1 《海牙诱拐儿童公约》实施的现状 | 第26-41页 |
2.1.1 对《海牙诱拐儿童公约》中“儿童惯常居所地”的判定 | 第26-30页 |
2.1.2 对《海牙诱拐儿童公约》中“儿童离境否决权”的认定 | 第30-33页 |
2.1.3“中央机关”的职责 | 第33-36页 |
2.1.4“集中审理制度”的实行 | 第36-38页 |
2.1.5“儿童快速返还机制”的实施 | 第38-41页 |
2.2 《海牙诱拐儿童公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5页 |
2.2.1“儿童惯常居所地”应兼顾儿童联系与父母意图 | 第41-42页 |
2.2.2“儿童离境否决权”属于监护权 | 第42-43页 |
2.2.3 解释“重大危险”以儿童最大利益为原则 | 第43-45页 |
第3章 我国应尽快加入《海牙诱拐儿童公约》 | 第45-60页 |
3.1 我国加入《海牙诱拐儿童公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45-50页 |
3.1.1 加入《海牙诱拐儿童公约》是全球趋势 | 第45页 |
3.1.2 我国司法实践表明已有大量国际诱拐儿童案件 | 第45-50页 |
3.2 我国加入《海牙诱拐儿童公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50-52页 |
3.2.1 《海牙诱拐儿童公约》不涉及监护权的实质问题 | 第50-52页 |
3.2.2 我国国际儿童收养制度已建立 | 第52页 |
3.3 我国加入《海牙诱拐儿童公约》的几点建议 | 第52-60页 |
3.3.1 加快完善国内立法 | 第53-56页 |
3.3.2 建立健全司法与行政合作机制 | 第56-57页 |
3.3.3 建立集中审理制度 | 第57-58页 |
3.3.4 建立国际诱拐儿童案件调解机制 | 第58-59页 |
3.3.5 建立儿童快速返还机制与返还令执行程序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