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城市养老模式初探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3、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2页 | 4、研究方法 | 第12页 | 5、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1.1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1.1 老龄化 | 第14页 | 1.1.2 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 | 第14页 | 1.1.3 养老模式 | 第14-15页 | 1.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1.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1.2.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6页 | 1.2.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16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城市养老现状 | 第18-30页 | 2.1 人口老龄化趋势分析 | 第18页 | 2.2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 第18-20页 | 2.2.1 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 第18页 | 2.2.2 老龄化发展迅速 | 第18-19页 | 2.2.3 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 第19-20页 | 2.2.4 “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现象突出 | 第20页 | 2.3 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原因 | 第20-21页 | 2.3.1 计划生育政策和出生率下降 | 第21页 | 2.3.2 预期寿命延长 | 第21页 | 2.4 我国城市养老模式及面临的问题 | 第21-25页 | 2.4.1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 第21-22页 | 2.4.2 机构养老发展受限 | 第22-23页 | 2.4.3 自我养老受众面小 | 第23-24页 | 2.4.4 社区养老支持不足 | 第24-25页 | 2.5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现状——以无锡新区江溪街道为例 | 第25-28页 | 2.5.1 机构养老——江溪夕阳红休养中心 | 第25-26页 | 2.5.2 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第26-27页 | 2.5.3 社区居家养老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养老模式借鉴与分析 | 第30-40页 | 3.1 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 | 第30-32页 | 3.1.1 社区照顾的内涵 | 第30页 | 3.1.2 社区照顾的支柱环节 | 第30-31页 | 3.1.3 社区照顾模式得以发挥作用的原因分析 | 第31-32页 | 3.2 美国商业化运营模式 | 第32-34页 | 3.3 日本多元家庭养老模式 | 第34-36页 | 3.3.1 日本多元化养老产生的背景 | 第34-35页 | 3.3.2 多元化家庭养老模式发挥作用的原因分析 | 第35-36页 | 3.4 香港社区支援服务 | 第36-37页 | 3.4.1 人性化的社区支援服务内容 | 第36-37页 | 3.4.2 香港模式的成功点 | 第37页 | 3.5 上海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 第37-39页 | 3.5.1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特点 | 第38页 | 3.5.2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成效 | 第38-39页 | 3.6 造成中西方养老模式差异分析 | 第39页 | 3.6.1 亲子关系不同 | 第39页 | 3.6.2 文化传统差异 | 第39页 | 3.6.3 经济实力上的差异 | 第3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养老模式构想 | 第40-52页 | 4.1 养老保险的运营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 第40-42页 | 4.1.1 保障养老金的足额来源,完善资金监管制度 | 第40-41页 | 4.1.2 加强养老基金投资,促进资金保值增值 | 第41-42页 | 4.2 发展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医养结合模式 | 第42-44页 | 4.2.1 建立护理保险制度 | 第42-43页 | 4.2.2 构建“医养结合”新模式 | 第43-44页 | 4.3 中国特色多元养老模式设计 | 第44-51页 | 4.3.1 家庭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过渡 | 第44-47页 | 4.3.2 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作用 | 第47页 | 4.3.3 养老产业化,引入多元主体 | 第47-49页 | 4.3.4 中国特色多元养老模式框架 | 第49-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无锡新区江溪街道养老模式改进方案 | 第52-58页 | 5.1 转变日间照料中心运作方式 | 第52-55页 | 5.1.1 合理布局 | 第52页 | 5.1.2 市场化运营 | 第52-53页 | 5.1.3 提高服务质量 | 第53-54页 | 5.1.4 明确日间照料各主体责任 | 第54-55页 | 5.2 充实服务资金来源,培养个人买单意识 | 第55-56页 | 5.3 推进养老机构人文关怀建设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总结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