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网站在政务公开中的主渠道作用探析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19页 |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本文框架 | 第18页 | 1.4.3 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政务公开、政府网站及其发展历程 | 第19-26页 | 2.1 政务公开 | 第19-20页 | 2.1.1 政务公开的内涵 | 第19页 | 2.1.2 政务公开的意义 | 第19-20页 | 2.2 政务公开的发展历程及成效 | 第20-22页 | 2.3 政府网站的定义与作用 | 第22-23页 | 2.4 政府网站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3-26页 | 3 把政府网站作为政务公开主渠道的原因剖析 | 第26-34页 | 3.1 政务公开形式在政务公开发展历程中发挥的作用 | 第26页 | 3.2 传统政务公开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7页 | 3.3 政府网站在政务公开中的突出优势 | 第27-34页 | 3.3.1 政府发布信息和公众获取信息都是主动而直接的 | 第28页 | 3.3.2 有效实现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 | 第28-29页 | 3.3.3 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 第29-30页 | 3.3.4 信息分类收集、海量存储,易于使用和检索 | 第30-31页 | 3.3.5 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的最理想形式 | 第31-32页 | 3.3.6 可利用统计分析数据促进政务公开工作 | 第32页 | 3.3.7 拓宽政务公开进行社会监督的有效渠道 | 第32-34页 | 4 发挥政府网站在政务公开中主渠道作用的建议 | 第34-47页 | 4.1 努力削弱数字鸿沟、消除政务公开对象差异性 | 第34-36页 | 4.1.1 利用后发优势,加速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 | 第34-35页 | 4.1.2 增强信息扶贫力度,带动落后群体融入信息化体系 | 第35页 | 4.1.3 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和信息素养 | 第35页 | 4.1.4 开展农村电子社区建设,消除地域性影响 | 第35-36页 | 4.2 规范政府网站自身建设,打造合格的公开平台 | 第36-39页 | 4.2.1 健全政府网站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 第36-37页 | 4.2.2 整合政府网站资源,消除自身“信息孤岛” | 第37-38页 | 4.2.3 加强移动客户端政府网站建设,拓宽政务公开渠道 | 第38-39页 | 4.2.4 统筹社会力量,强化安全防范 | 第39页 | 4.3 增强政府网站交互性、功能性,提升政府网站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 第39-41页 | 4.3.1 提供网上便民服务,实现在线办事 | 第39-40页 | 4.3.2 加强依申请公开,引领公众参政议政 | 第40-41页 | 4.4 完善政务公开内容标准,健全政府网站与政务公开工作机制 | 第41-45页 | 4.4.1 要充分体现“以公众为中心”的理念 | 第41-42页 | 4.4.2 制定政务公开目录,及时发布可公开的各类政务信息 | 第42页 | 4.4.3 网站信息要符合全面、及时、完整、准确的要求 | 第42-43页 | 4.4.4 建立用户档案,打造个性化政务公开体系 | 第43-44页 | 4.4.5 明确自身角色,理顺三大关系 | 第44-45页 | 4.5 建立政府网站监督制度,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落实 | 第45-47页 | 4.5.1 要健全接受社会监督的渠道 | 第45页 | 4.5.2 要对网站的政务公开水平进行定期评估 | 第45-46页 | 4.5.3 建立政府网站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信 | 第49-5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0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