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级制度形式化问题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刑事审级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4-29页 | (一) 刑事审级制度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 刑事审级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 设立刑事审级制度是对法官认识的有限性的弥补 | 第15-19页 | · 设立刑事审级制度是对实体正义缺陷的完善 | 第19-21页 | · 设立刑事审级制度是践行程序正义的必然结果 | 第21-23页 | (三) 刑事审级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23-27页 | · 价值平衡原则 | 第23-24页 | · 权力制约原则 | 第24-26页 | · 功能分化原则 | 第26-27页 | (四) 刑事审级制度的功能 | 第27-29页 | · 保障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 第27-28页 | · 防止权力滥用 | 第28页 | · 统一法律适用 | 第28-29页 | 二、国外刑事审级制度考察 | 第29-43页 | (一) 英国与美国的刑事审级制度 | 第29-31页 | · 英国的刑事审级制度 | 第29-30页 | · 美国的刑事审级制度 | 第30-31页 | (二) 德国与法国的刑事审级制度 | 第31-34页 | · 德国的刑事审级制度 | 第32页 | · 法国的刑事审级制度 | 第32-34页 | (三) 日本的刑事审级制度 | 第34-35页 | (四) 俄罗斯的刑事审级制度 | 第35页 | (五) 国外刑事审级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35-37页 | (六) 国外刑事审级制度的可借鉴因素 | 第37-43页 | · 中央政权司法权威的强化 | 第38页 | · 案件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决定权的分离 | 第38-39页 | · 形式化的法律推理技术 | 第39-40页 | · 职业化的法官群体 | 第40-43页 | 三、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形式化问题考察 | 第43-67页 | (一) 我国刑事审级制度概述 | 第43-44页 | (二) 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形式化问题凸显 | 第44-45页 | (三) 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形式化问题的现状调研 | 第45-63页 | · 法院审级行政化 | 第45-48页 | · 法院地方化 | 第48页 | · 法院职能形式化 | 第48-57页 | · 现有刑事审级制度将死刑复核程序空置 | 第57-58页 | · 现有刑事审级制度难以抑制审判监督程序扩张 | 第58-59页 | · 现有刑事审级制度运行状况的实证考察 | 第59-63页 | (四) 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形式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3-67页 | · 直接原因是审判权被多种因素侵蚀 | 第63-65页 | · 根本原因是未遵循审判独立理论 | 第65-67页 | 四、解决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形式化问题的对策 | 第67-85页 | (一)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树立正确的理念 | 第68-71页 | · 遵循审判独立理论 | 第68-69页 | · 正确理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刑事诉讼目的 | 第69-70页 | · 均衡掌握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关系 | 第70-71页 | (二) 微观对策:推进庭审实质化 | 第71-74页 | · 法庭直接有效审查证据 | 第72-73页 | · 加强庭审调查,改善举证、质证 | 第73页 | · 以庭审为基础形成裁判结论 | 第73-74页 | · 充实二审庭审 | 第74页 | (三) 宏观对策:法院司法改革之若干举措 | 第74-79页 | · 法院去行政化的改革 | 第75-77页 | · 法院去地方化的改革 | 第77页 | · 正确处理法院与党委的关系 | 第77-78页 | · 正确处理法院与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关系 | 第78页 | · 重视法院人员的正规化、专业化建设 | 第78-79页 | (四) 构建三审终审制的审级制度 | 第79-85页 | · 调整各级法院对一审案件的管辖 | 第81页 | · 二审程序定位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混合审 | 第81-82页 | · 三审程序应定位为法律审 | 第82-83页 | · 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造 | 第83页 | · 审判监督程序的完善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