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乌江流域灰岩顺层滑坡形成机制及其稳定性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顺层滑坡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库水涨落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第2章 地质背景条件 | 第20-41页 |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0-28页 |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20-23页 | · 区域地貌及新构造运动 | 第23-27页 | · 地震 | 第27-28页 | ·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28-41页 | · 气象水文 | 第28-30页 | · 地形地貌 | 第30页 | · 地层岩性 | 第30-34页 | · 地质构造 | 第34-35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5-36页 | · 人类工程活动 | 第36-37页 | · 岸坡工程地质分段 | 第37-41页 | 第3章 研究区灰岩顺层滑坡发育特征及规律研究 | 第41-61页 | · 研究区灰岩顺层滑坡发育特征 | 第41-55页 | · 灰岩顺层滑坡总体发育特征 | 第41页 | · 典型灰岩顺层滑坡发育特征 | 第41-55页 | · 研究区灰岩顺层滑坡影响因素及发育规律 | 第55-60页 | · 影响因素 | 第55-59页 | · 滑坡发育规律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研究区灰岩顺层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 第61-84页 | · 灰岩顺层滑坡地质结构类型 | 第61-63页 | · 缓倾角平直层面灰岩顺层滑坡 | 第62页 | · 中倾角平直层面灰岩顺层滑坡 | 第62-63页 | · 变倾角灰岩顺层滑坡 | 第63页 | · 灰岩顺层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 第63-68页 | · 滑移-拉裂型 | 第64-65页 | · 滑移-弯曲型 | 第65-68页 | · 研究区灰岩顺层滑坡形成机制地质-力学分析 | 第68-83页 | · 形成条件 | 第68-69页 | · 灰岩顺层滑坡地质过程分析 | 第69-71页 | · 灰岩顺层滑坡力学机制分析 | 第71-76页 | · 滑带土性质演变分析 | 第76-83页 |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5章 研究区灰岩顺层滑坡形成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 第84-99页 | · 数值模拟方法简介[56] | 第84页 | · 滑移-拉裂型灰岩顺层滑坡形成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 第84-92页 | · 数值模型 | 第84-85页 | · 材料分区 | 第85-86页 | · 计算工况 | 第86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6-92页 | · 滑移-弯曲型灰岩顺层滑坡形成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 第92-98页 | · 数值模型 | 第92页 | · 材料分区 | 第92-93页 | · 计算工况 | 第93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93-98页 | · 小结 | 第98-99页 | 第6章 库水作用下灰岩顺层滑坡稳定性研究 | 第99-121页 | · 库水作用下滑坡稳定性评价预测方法 | 第99-103页 | · 滑坡稳定性定性评价方法 | 第99-100页 | · 滑坡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 第100-103页 | · 典型滑坡稳定性评价预测 | 第103-120页 | · 块碎石堆积体滑坡稳定性评价预测(以尖石堡滑坡为例) | 第103-110页 | · 碎块石土堆积体滑坡稳定性评价预测(以桐子岭滑坡为例) | 第110-117页 | · 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117-120页 | · 小结 | 第120-121页 | 结论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27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