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9-1构造花岗岩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 第14-16页 | 第2章 区域构造特征与花岗岩潜山演化 | 第16-32页 |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6-17页 | · 花岗岩潜山的隆升-剥蚀史 | 第17-28页 | · 磷灰石裂变径迹T-t热史轨迹 | 第17-26页 | · T-t热史轨迹综述 | 第26-28页 | · 潜山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 第28-32页 | 第3章 潜山花岗岩储层特征 | 第32-45页 | · 潜山风化壳的分带性 | 第32-34页 | · 花岗岩储集空间类型 | 第34-42页 | · 砂质风化带的储集空间 | 第35-37页 | · 砾质风化带的储集空间 | 第37-38页 | · 裂缝带的储集空间 | 第38-40页 | · 基岩带内的储集空间 | 第40-42页 | · 花岗岩储层的展布特征 | 第42-45页 | 第4章 油气源对比 | 第45-57页 | · 原油物性及族组分特征 | 第45-48页 | · 原油物性特征 | 第45-46页 | · 原油族组成特征 | 第46-48页 | · 原油生物降解程度的判识 | 第48-51页 | · 生物降解程度判识标准 | 第48页 | · 生物降解的程度 | 第48-51页 | · 油源对比分析 | 第51-57页 | · 利用原油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油源 | 第51-52页 | · 利用原油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油源 | 第52-57页 | 第5章 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 第57-82页 | · 油藏特征 | 第57-59页 | · 油气成藏条件 | 第59-75页 | · 烃源岩条件 | 第59-68页 | · 油气运聚条件 | 第68-73页 | · 保存条件 | 第73-75页 | · 油气成藏过程 | 第75-82页 | · 包裹体记录 | 第75-78页 | · 成藏模式 | 第78-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90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