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 海洋微生物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 极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概述 | 第16-20页 |
· 耐冷菌 | 第16-17页 |
· 耐热菌 | 第17页 |
· 耐酸菌 | 第17-18页 |
· 耐碱菌 | 第18页 |
· 耐盐菌 | 第18-20页 |
· 耐高压菌 | 第20页 |
· 海洋真菌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环境胁迫提高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 环境胁迫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 第23页 |
· 环境胁迫对微生物生成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23-25页 |
· 海洋真菌青霉(Penicillium)的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概述 | 第25-26页 |
· 本课题立项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海洋真菌的分离和抗肿瘤活性筛选 | 第26页 |
· 金属离子胁迫海洋真菌合成代谢产物多样性分析 | 第26-27页 |
· 金属离子胁迫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活性研究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海洋真菌活性菌株的筛选 | 第28-38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8-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31页 |
· 微生物分离的样品来源 | 第28页 |
· 实验细胞 | 第28页 |
·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30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30-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海洋真菌分离 | 第31页 |
· 海洋真菌的培养及浸膏的制备 | 第31页 |
· 体外抗肿瘤活性模型研究 | 第31-32页 |
· 海洋真菌的菌种鉴定 | 第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 海洋真菌初步筛选结果 | 第32-33页 |
· 抗肿瘤筛选结果 | 第33-35页 |
· 海洋真菌JHBL-1 的鉴定结果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金属离子胁迫培养桔青霉MNP12010101合成代谢产物多样性分析 | 第38-53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8-4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 实验菌株 | 第38页 |
·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8-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金属离子胁迫培养方法 | 第40页 |
· 代谢产物分析方法 | 第40页 |
· 胁迫产物抗肿瘤活性分析 | 第40-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2页 |
· Mg~(2+)胁迫培养结果 | 第41-42页 |
· Mn~(2+)胁迫培养 | 第42-43页 |
· Fe~(3+)胁迫培养结果 | 第43-44页 |
· Na~+胁迫培养培养结果 | 第44-45页 |
· K~+胁迫培养培养结果 | 第45-46页 |
· Ba~(2+)胁迫培养结果 | 第46-47页 |
· Cu~(2+)胁迫培养结果 | 第47-48页 |
· Al~(3+)胁迫培养结果 | 第48-49页 |
· Co~(2+)胁迫培养结果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桔青霉MNP12010101胁迫培养下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肿瘤活性测定 | 第53-67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3-56页 |
· 实验材料 | 第53-55页 |
· 海洋真菌来源 | 第53页 |
·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3-54页 |
·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54页 |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54-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 海洋真菌MNP12010101的批量发酵培养 | 第55页 |
· 桔青霉MNP12010101发酵总浸膏的制备 | 第55页 |
· 桔青霉MNP12010101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初步分析 | 第55页 |
· 单体化合物分离 | 第55页 |
·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55页 |
· 抗肿瘤细胞活性的测定 | 第55-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 桔青霉MNP12010101总浸膏的制备 | 第56-57页 |
· 对海洋真菌MNP12010101代谢产物的初步分析 | 第57-58页 |
· 单体化合物分离结果及对应HPLC图谱位点 | 第58-59页 |
·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59-64页 |
· 化合物1的结构推断 | 第59-60页 |
· 化合物2的结构推断 | 第60页 |
· 化合物3的结构推断 | 第60-61页 |
· 化合物4的结构推断 | 第61-62页 |
· 化合物5的结构推断 | 第62-63页 |
· 化合物6的结构推断 | 第63页 |
· 化合物7的结构推断 | 第63-64页 |
· 化合物8和 9 的结构推断 | 第64页 |
· 单体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测定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创新点 | 第68页 |
·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 | 第75-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