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4页 |
1.2.1 混合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情况及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AC/Hybrid MTDC混联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 | 第12-13页 |
1.2.3 AC/Hybrid MTDC混联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13-14页 |
1.2.4 提高AC/Hybrid MTDC混联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措施 | 第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混联系统给定负荷增长方向的负荷裕度计算 | 第16-32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AC/Hybrid MTDC混联系统潮流计算 | 第16-24页 |
2.2.1 电流源换流器的稳态特性 | 第16-17页 |
2.2.2 电压源换流器的稳态特性 | 第17-18页 |
2.2.3 直流网络方程 | 第18-19页 |
2.2.4 直流子系统的潮流计算 | 第19页 |
2.2.5 交流子系统的潮流计算 | 第19页 |
2.2.6 交流子系统与直流子系统间的耦合项 | 第19-21页 |
2.2.7 换流器的控制量计算 | 第21-22页 |
2.2.8 计算流程 | 第22页 |
2.2.9 算例分析 | 第22-24页 |
2.3 混联系统给定负荷增长方向的负荷裕度计算方法 | 第24-31页 |
2.3.1 连续潮流法 | 第24-27页 |
2.3.2 直流子系统的调节方式 | 第27-29页 |
2.3.3 计算流程 | 第29-30页 |
2.3.4 算例分析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混联系统最危险负荷增长方向的计算 | 第32-44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寻找混联系统最危险负荷增长方向的原理 | 第32-34页 |
3.3 AC/Hybrid MTDC混联系统最临近电压失稳点的计算方法 | 第34-36页 |
3.3.1 计算步骤 | 第34页 |
3.3.2 改进的步长控制 | 第34-35页 |
3.3.3 负荷增长方向的确定 | 第35-36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36-37页 |
3.5 基于Hybrid MTDC的风电场并网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 | 第37-42页 |
3.5.1 风电场的数学模型 | 第38-39页 |
3.5.2 基于Hybird MTDC的风电场并网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39-40页 |
3.5.3 基于Hybrid MTDC的风电场并网系统算例分析 | 第40-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采用电压下垂控制的混联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44-54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AC/Hybrid MTDC混联系统的直流电压控制方式 | 第44-46页 |
4.3 采用电压下垂控制的混联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46-49页 |
4.3.1 电压下垂控制方式的特性 | 第46页 |
4.3.2 电压下垂控制方式的混联系统潮流计算 | 第46-48页 |
4.3.3 电压下垂控制方式的混联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计算 | 第48-49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49-53页 |
4.4.1 直流电压控制策略对混联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49-52页 |
4.4.2 直流电压响应系数对混联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AC/Hybrid MTDC混联系统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策略 | 第54-66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最优控制方向的原理 | 第54-55页 |
5.3 最优控制方向的求取 | 第55-59页 |
5.3.1 电流源换流器的相关导数计算 | 第55-59页 |
5.3.2 电压源换流器的相关导数计算 | 第59页 |
5.4 防止电压崩溃的交流侧调控措施 | 第59-62页 |
5.4.1 无功补偿 | 第60页 |
5.4.2 切负荷 | 第60-61页 |
5.4.3 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抽头调节 | 第61-62页 |
5.5 防止电压崩溃的直流侧调控措施 | 第62-64页 |
5.5.1 联结变压器变比调节 | 第62页 |
5.5.2 换流站无功补偿 | 第62-63页 |
5.5.3 改变换流器控制方式及给定控制值 | 第63-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