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9-12页 |
· 当代青年 | 第9页 |
· 择偶 | 第9-10页 |
· 择偶标准 | 第10-11页 |
· 择偶方式 | 第11-12页 |
2 当代青年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的主要特点 | 第12-25页 |
· 当代青年择偶标准的主要特点 | 第12-18页 |
· 情感契合性匹配——文化性倡导的主流择偶标准 | 第12-14页 |
· 社会资源性匹配——社会性实践的主流择偶标准 | 第14-16页 |
· "一见钟情"式匹配——个体性突破的择偶标准 | 第16-18页 |
· 当代青年择偶方式的主要特点 | 第18-25页 |
· 文化性倡导的主流择偶方式——自由恋爱 | 第18-20页 |
· 社会性实践的主流择偶方式——相亲 | 第20-22页 |
· 个体性突破的主流择偶方式——走向媒介 | 第22-25页 |
3 当代青年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的社会学分析 | 第25-38页 |
· 当代青年择偶标准的社会学分析 | 第25-32页 |
· 择偶标准之情感契合性匹配——文化对个体的社会化 | 第25-28页 |
· 择偶标准之社会资源性匹配——社会资源的匹配和交换 | 第28-30页 |
· 择偶标准之"一见钟情"式匹配——社会流动对个体的影响 | 第30-32页 |
· 当代青年择偶方式的社会学分析 | 第32-38页 |
· 择偶方式之自由恋爱——以社会分工为主的结构性关系 | 第32-33页 |
· 择偶方式之相亲——以亲友为主的"强关系" | 第33-35页 |
· 择偶方式之走向媒介——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弱关系" | 第35-38页 |
4 社会学视角下当代青年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的未来走向 | 第38-41页 |
· 文化性倡导的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仍将是青年理想择偶的首要选择 | 第38-39页 |
· 社会性实践的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仍会是青年实践择偶的主要选择 | 第39-40页 |
· 个体性突破的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会成为青年择偶的新选择途径 | 第40-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