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缩略词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5页 |
1.1 抗结核一线药物吡嗪酰胺的药理机制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 反式翻译过程中RpsA的功能研究 | 第18-21页 |
1.2.1 核糖体蛋白RpsA | 第18页 |
1.2.2 tmRNA | 第18-20页 |
1.2.3 反式翻译 | 第20-21页 |
1.3 生物大分子多维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 | 第21-34页 |
1.3.1 生物大分子多维核磁共振技术用于解析蛋白质三维溶液结构 | 第22-25页 |
1.3.2 生物大分子多维核磁共振技术用于解析蛋白与配体的相互作用 | 第25-28页 |
1.3.3 生物大分子多维核磁共振技术用于解析蛋白的动力学 | 第28-34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4-35页 |
第二章 MtRpsA全长蛋白生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 第35-56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48页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5-42页 |
2.1.2 蛋白的克隆、表达和纯化实验方法 | 第42-47页 |
2.1.3 蛋白的理化性质表征方法 | 第47-48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2.2.1 MtRpsA质粒的重组 | 第48-49页 |
2.2.2 MtRpsA重组质粒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9页 |
2.2.3 MtRpsA蛋白纯化条件的探索 | 第49-51页 |
2.2.4 MtRpsA蛋白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51-55页 |
2.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MtRpsA~(CTD)与POA相互作用的功能研究 | 第56-7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3.1.1 实验菌株与载体 | 第56页 |
3.1.2 实验试剂和耗材 | 第56-57页 |
3.1.3 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57页 |
3.1.4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7-61页 |
3.2.1 MtRpsA~(CTD)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57-58页 |
3.2.2 MtRpsAC~(CTD)蛋白2D、3D谱图的采集 | 第58-59页 |
3.2.3 MtRpsA~(CTD)蛋白与POA相互作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第59-60页 |
3.2.4 MtRpsA~(CTD)蛋白与POA相互作用的主链动力学核磁弛豫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60-61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71页 |
3.3.1 MtRpsA~(CTD)重组质粒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61-64页 |
3.3.2 MtRpsA~(CTD)蛋白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64-65页 |
3.3.3 MtRpsA~(CTD)蛋白的主链原子的谱图指认 | 第65-66页 |
3.3.4 MtRpsA~(CTD)蛋白与POA相互作用研究 | 第66-67页 |
3.3.5 MtRpsA~(CTD)蛋白和MtRpsA~(CTD)-POA复合物的主链动力学研究 | 第67-71页 |
3.4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MtRpsA~(CTD)与tmRNA相互作用的功能研究 | 第72-82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72-73页 |
4.1.1 实验试剂和耗材 | 第72页 |
4.1.2 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72-7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3-76页 |
4.2.1 MtRpsA~(CTD)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73页 |
4.2.2 MtRpsA~(CTD)蛋白与RNA片段的相互作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第73页 |
4.2.3 MtRpsA~(CTD)与pre-MLD_s对接 | 第73页 |
4.2.4 MtRpsA~(CTD)与pre-MLD_s结合位点的验证 | 第73-76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6-81页 |
4.3.1 MtRpsA~(CTD)蛋白与和RNA_s片段相互作用位点 | 第76-77页 |
4.3.2 MtRpsA~(CTD)蛋白与和RNA_s片段相互作用的结合强度 | 第77-78页 |
4.3.3 MtRpsA~(CTD)蛋白与pre-_sMLD片段的相互作用特征 | 第78页 |
4.3.4 MtRpsA~(CTD)蛋白与pre-_sMLD片段分子对接模型 | 第78-79页 |
4.3.5 MtRpsA~(CTD)蛋白与pre-_sMLD相互作用的点突变验证结果 | 第79-80页 |
4.3.6 POA抑制反式翻译过程的机理讨论 | 第80-81页 |
4.4 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82-84页 |
5.1 总结 | 第82-83页 |
5.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