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工作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2页 | 1.3 主要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1.4.2 归纳演绎法 | 第13页 | 1.4.3 比较研究法 | 第13-14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共青团组织的概念 | 第15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2.1 治理与善治理论 | 第15-16页 | 2.2.2 第三部门理论 | 第16-17页 | 2.3 共青团服务青年工作的依据 | 第17-19页 | 2.3.1 党和政府的需要 | 第17页 | 2.3.2 职能发展的需要 | 第17-18页 | 2.3.3 外部环境改变的需要 | 第18-19页 | 3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工作的现状 | 第19-22页 | 3.1 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方向不动摇 | 第19页 | 3.2 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制度 | 第19页 | 3.3 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 | 第19-20页 | 3.4 巩固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 | 第20页 | 3.5 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 | 第20页 | 3.6 试行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 第20页 | 3.7 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 | 第20-21页 | 3.8 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 | 第21页 | 3.9 加强团干部配备 | 第21页 | 3.10 完善团干部教育考核管理制度 | 第21-22页 | 4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27页 | 4.1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4.1.1 团干部服务青年群众的意识淡薄 | 第22页 | 4.1.2 共青团组织存在行政化的倾向 | 第22页 | 4.1.3 共青团组织存在NGO化倾向 | 第22-23页 | 4.1.4 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工作体系不完善 | 第23页 | 4.1.5 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单一滞后 | 第23-24页 | 4.2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4.2.1 工作环境复杂化 | 第24页 | 4.2.2 青年群体需求多元化 | 第24页 | 4.2.3 团组织自身定位不明晰 | 第24-25页 | 4.2.4 团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 | 第25页 | 4.2.5 团组织无法实现对青年的有效覆盖 | 第25-26页 | 4.2.6 工作资源匮乏 | 第26页 | 4.2.7 机制不健全、工作模式传统、创新乏力 | 第26-27页 | 5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工作的对策建议 | 第27-32页 | 5.1 明确服务青年工作职能定位 | 第27-28页 | 5.1.1 理顺共青团与学院的关系 | 第27页 | 5.1.2 明确服务青年工作的方向 | 第27-28页 | 5.1.3 转变服务青年工作的理念 | 第28页 | 5.2 优化学院团的干部队伍 | 第28-29页 | 5.2.1 改革团的领导机构 | 第28页 | 5.2.2 加强团干部的培养管理 | 第28页 | 5.2.3 转变团干部工作作风 | 第28-29页 | 5.3 改革学院团的基层组织设置 | 第29-30页 | 5.3.1 细化团的职业性组织 | 第29页 | 5.3.2 构建团的交往性组织 | 第29页 | 5.3.3 完善青年组织体系 | 第29-30页 | 5.4 健全服务青年工作机制 | 第30页 | 5.4.1 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 | 第30页 | 5.4.2 加大人财物支持力度 | 第30页 | 5.4.3 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 第30页 | 5.5 创新服务青年工作机制和方式 | 第30-32页 | 5.5.1 建立分层分类工作体系 | 第30-31页 | 5.5.2 实施“网上共青团”工程 | 第31页 | 5.5.3 创新青年社会组织管理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