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培养学科核心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追求 | 第10-11页 |
1.2 培养学科核心能力:各种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 | 第11-13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3页 |
2.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3-14页 |
2.2 核心能力与学科核心能力的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2.2.1 关于核心能力的研究 | 第14-15页 |
2.2.2 关于学科核心能力的研究 | 第15-19页 |
2.3 重要概念辨析 | 第19-21页 |
2.4 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 第21-25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5-28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25页 |
3.2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3.2.1 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在理论上的突破 | 第25-26页 |
3.2.2 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对实践的指导 | 第26页 |
3.3 研究思路 | 第26-28页 |
第4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8-32页 |
4.1 理论分析 | 第28-30页 |
4.1.1 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化学学科核心能力的关系 | 第28-29页 |
4.1.2 化学学习元认知与化学学科核心能力的关系 | 第29-30页 |
4.1.3 化学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的关系 | 第30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30-32页 |
第5章 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 | 第32-52页 |
5.1 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能力测评框架的确定 | 第32-35页 |
5.1.1 科学地解释化学现象 | 第33-34页 |
5.1.2 评价和设计化学科学探究 | 第34-35页 |
5.1.3 科学地解释数据和证据 | 第35页 |
5.2 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能力测评工具的设计 | 第35-44页 |
5.2.1 试题的主要来源 | 第35-36页 |
5.2.2 试题选编的原则 | 第36-37页 |
5.2.3 试题选编的步骤 | 第37-42页 |
5.2.4 试题分析 | 第42-44页 |
5.3 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能力测评工具质量的检验 | 第44-52页 |
5.3.1 被试学生的基本情况 | 第44页 |
5.3.2 学生答案的编码 | 第44页 |
5.3.3 质量检验的过程 | 第44-51页 |
5.3.4 质量检验的结论 | 第51-52页 |
第6章 初中生化学学习中自我效能感、元认知与化学学科核心能力的关系模型构建 | 第52-61页 |
6.1 研究的实施 | 第52-53页 |
6.1.1 研究工具 | 第52页 |
6.1.2 测试对象 | 第52-53页 |
6.1.3 研究过程 | 第53页 |
6.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3-60页 |
6.2.1 各变量数据的编码 | 第53-54页 |
6.2.2 假设模型的检验 | 第54-56页 |
6.2.3 模型的修正 | 第56-60页 |
6.3 研究结果 | 第60-61页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 第61-6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7.1.1 关于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 | 第61页 |
7.1.2 关于初中生化学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元认知与化学学科核心能力的关系 | 第61-62页 |
7.2 思考与建议 | 第62-65页 |
7.2.1 理论探讨 | 第62-63页 |
7.2.2 教学建议 | 第63页 |
7.2.3 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73页 |
附录1 样题示例 | 第65-68页 |
附录2 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能力测评工具 | 第68-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在学期间(包括在实习单位)参加讲座、沙龙、业务学习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