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策略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内涵的研究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空间差异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 第12-13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 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征 | 第14-15页 | ·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 | 第15-16页 | · 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分工理论 | 第16页 | · 外包理论 | 第16-17页 | · 集聚经济理论 | 第17-18页 | · 技术进步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国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19-25页 | · 国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成功经验 | 第19-22页 | · 美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 | 第19-20页 | · 英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 | 第20-21页 | · 韩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 | 第21-22页 | · 国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功经验的启示 | 第22-25页 | · 通过企业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 第22页 | ·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 第22-23页 | · 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 | 第23页 | ·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 第23-24页 | · 注重以信息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 第24页 | ·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5-38页 |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 | 第25-30页 |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分析 | 第25-27页 |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分析 | 第27-30页 | · 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8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及第三产业的比例偏低 | 第30-31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 第31-32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发展不平衡 | 第32-33页 | · 我国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 | 第33-34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垄断严重 | 第34-35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率不足且利用外资的结构不合理 | 第35-36页 | · 城市化建设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形成有效集聚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8-45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38-40页 | · 工业化水平 | 第38页 | · 技术水平 | 第38-39页 | · 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效率 | 第39页 | · 人力资本 | 第39页 | · 城市化水平 | 第39-40页 | · 产业结构 | 第40页 |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0-45页 | · 本文的假设 | 第40-41页 |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因素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41-42页 |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因素省际面板模型 | 第42-45页 | 第六章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 第45-52页 |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 第45-47页 | · 集聚化发展 | 第45-46页 | · 高端化发展 | 第46-47页 | · 嵌入化发展 | 第47页 | ·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 第47-52页 | ·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 | 第47-48页 | · 有重点有选择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形成 | 第48页 | · 进一步改变企业组织结构和完善其发展的市场环境 | 第48-49页 | · 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力度 | 第49页 | · 政府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 | 第49-50页 | · 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本的培养机制 | 第50-51页 | · 积极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