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料商陆浆果色素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 前言 | 第8-11页 | · 商陆浆果色素的提纯与检测 | 第11-13页 | · 色素的提纯 | 第11-12页 | · 溶剂萃取法 | 第11页 | · 树脂法 | 第11-12页 | · 其他方法 | 第12页 | · 色素的检测 | 第12-13页 | · 商陆浆果红色素的染色 | 第13-15页 | · 上染机理 | 第13页 | · 直接染色 | 第13-15页 | · 媒染染色 | 第15页 | · 壳聚糖在染整中的应用 | 第15页 | · 商陆浆果色素对织物的染色 | 第15-16页 | · 染色性能的表征 | 第16-17页 | · 颜色特征值 | 第16页 | · 上染百分率 | 第16页 | · 染色牢度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商陆浆果色素提纯及母液的制备 | 第17-24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7页 | · 实验药品与材料 | 第17-18页 | · 实验方法与操作 | 第18-20页 | · 去离子水萃取商陆浆果色素 | 第18页 | · 色素溶液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 | 第18-19页 | · 大孔树脂D301纯化色素 | 第19-20页 | · 大孔树脂D301的预处理 | 第19页 | · 色素吸附率及洗脱率的计算 | 第19页 | · 色素吸附实验 | 第19页 | · 色素解吸实验 | 第19-2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3页 | · 溶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0页 | ·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1-22页 | · 树脂吸附色素后的洗脱 | 第22-23页 | · 洗脱剂的确定 | 第22页 | · 洗脱剂用量的确定 | 第22-23页 | · 商陆浆果色素染液母液的配制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商陆浆果色素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性能 | 第24-32页 | · 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及设备 | 第24页 | · 实验材料与药品 | 第24-25页 | · 染液的配制 | 第25页 | · 直接染色工艺 | 第25页 | · 测试与标准 | 第25页 | · 上染百分率 | 第25页 | · 染色深度K/S值 | 第25页 | · 色牢度 | 第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1页 | · 商陆浆果色素上染速率曲线 | 第25-26页 | · 染浴盐用量对K/S值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商陆浆果色素浓度对K/S值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染浴温度对K/S值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染浴pH值对K/S值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染后羊毛织物色牢度测试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金属媒染剂Al~(3+)在上染中的应用 | 第32-37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2页 | · 实验材料及药品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及操作 | 第33-34页 | · 染液的制备 | 第33页 | · 媒染方法 | 第33页 | · 色牢度标准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 媒染方法的确定 | 第34-35页 | · 正交实验 | 第35-36页 | · 色牢度测试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壳聚糖在商陆浆果色素上染羊毛织物的应用 | 第37-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 实验药品 | 第38页 | · 测试与标准 | 第38页 | · 上染百分率 | 第38页 | · 染色深度K/S值 | 第38页 | · 色牢度 | 第38页 | · 实验方法与操作 | 第38-39页 | · 羊毛织物的预处理 | 第38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8-39页 | · 壳聚糖用量对商陆浆果色素上染羊毛织物染色深度的影响 | 第39页 | · 商陆浆果色素上染壳聚糖处理羊毛织物正交实验 | 第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 壳聚糖质量分数对羊毛织物染色深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染色正交实验 | 第40-41页 | · 布样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 第41页 | · 壳聚糖对商陆浆果色素上染羊毛织物深色深度提升性研究 | 第41-42页 | · 染后织物色牢度测试 | 第42-43页 | · 染后羊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