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特色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特色 | 第19页 |
· 研究体例特色 | 第19页 |
· 论文结构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河道综合治理研究概况 | 第21-33页 |
· 我国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 河滩渠道遭填埋、占用,河道断面泄洪面积缩小,水道排水受影响 | 第21-22页 |
· 河道污染严重,沿河生态功能破坏 | 第22-23页 |
· 盲目填河造田,减小河流水域面积,排水系统与生态系统被破坏 | 第23-25页 |
· 护堤挡墙工程不合理 | 第25页 |
· 国外城市河道的治理方式及历史、现状、趋势 | 第25-26页 |
· 基于河道治理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 诸多负面影响——人类对河流进行整治治理 | 第26-27页 |
· 河流景观生态规划意识的萌发和创新设计 | 第27-29页 |
· 河道综合治理的前期工作 | 第29-31页 |
· 规划方案措施的落实 | 第29-30页 |
· 建立完善的投资机制 | 第30页 |
· 加强工程质量意识 | 第30页 |
· 各级职能部门建设步伐协调一致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基于河道治理的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 第33-53页 |
· 规划设计的理念 | 第33-35页 |
· 坚持河道生态和谐理念 | 第33-34页 |
· 保持河道可持续发展理念 | 第34页 |
· 体现河道文化特色性理念 | 第34-35页 |
· 遵循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35页 |
· 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35-39页 |
· 安全性原则 | 第35-36页 |
· 生态性原则 | 第36-37页 |
· 亲水性原则 | 第37页 |
· 人本性原则 | 第37-38页 |
· 地域性原则 | 第38页 |
· 文化性原则 | 第38页 |
· 经济性原则 | 第38-39页 |
· 基于河道综合治理的景观型河道规划设计步骤 | 第39-48页 |
· 截污治污 | 第39-41页 |
· 岸坡修复 | 第41-42页 |
· 河道清淤 | 第42-43页 |
· 生态修复 | 第43-46页 |
· 岸坡绿化 | 第46-48页 |
· 基于河道治理的景观型河道规划设计的内容 | 第48-52页 |
· 城市河道岸线的处理 | 第49-50页 |
· 城市河道断面的处理 | 第50页 |
· 河滩地的利用 | 第50-51页 |
· 人文历史文化背景的引入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基于河道治理的滨河景观规划设计 | 第53-69页 |
· 河道平面形态设计 | 第53-54页 |
· 河道纵剖面设计 | 第54-55页 |
· 河道横断面设计 | 第55-57页 |
· 护堤驳岸景观设计 | 第57-58页 |
· 河道护岸景观设计 | 第58-60页 |
· 滩地改造设计 | 第60-62页 |
· 自然生态保护区 | 第60页 |
· 亲水公园 | 第60-61页 |
· 亲水平台、广场 | 第61页 |
· 沙滩戏水场 | 第61-62页 |
· 河道附属景观设计 | 第62-65页 |
· 跨河桥梁景观 | 第62页 |
· 亲水栈桥、栈道 | 第62-63页 |
· 河岸绿化走廊 | 第63-65页 |
· 水生植物景观 | 第65-68页 |
· 配套设施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沮河黄陵县城段滨河景观设计 | 第69-88页 |
· 规划范围与内容 | 第69页 |
· 项目区基本概况 | 第69-73页 |
· 项目自然条件分析 | 第69-71页 |
· 人文历史资源 | 第71-72页 |
· 规划区现状分析 | 第72-73页 |
· 规划依据 | 第73-74页 |
· 规划理念与目标 | 第74页 |
· 规划原则 | 第74-76页 |
· 功能性原则 | 第74-75页 |
· 安全性原则 | 第75页 |
· 统一性原则 | 第75页 |
· 文化性原则 | 第75-76页 |
· 生态性原则 | 第76页 |
· 总体布局与规划内容 | 第76-87页 |
5.6.1 恩泽四方——张寨老桥至帝景苑桥段(A 段) | 第77页 |
5.6.2 福祉龙湾——帝景苑桥至广场桥段(B 段) | 第77-83页 |
5.6.3 盛世龙湾——广场桥至改水办桥段(C 段) | 第83-87页 |
5.6.4 银波得月——改水办桥至月亮湾段(D 段) | 第87页 |
5.6.5 帝陵风光——月亮湾至暖泉沟桥段(E 段) | 第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附录 | 第98-99页 |
作者简介 | 第9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