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2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章90 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研究基点 | 第18-25页 |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一、90 后大学生及其成长背景 | 第18-19页 |
二、消费与消费道德 | 第19-20页 |
三、消费道德教育 | 第20-21页 |
第二节 90 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现实要求 | 第21-24页 |
一、经济社会背景下科学理性消费观念的倡导 | 第21页 |
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提出 | 第21-22页 |
三、社会各界对90 后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表现的批评与关注 | 第22-23页 |
四、个人与社会共同和谐进步需要科学合理消费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90 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与消费道德现状分析 | 第25-38页 |
第一节 90 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 第25-33页 |
一、调查的方式与内容 | 第25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33页 |
第二节 90 后大学生消费道德现状分析 | 第33-37页 |
一、90 后大学生合理消费道德表现 | 第33-35页 |
二、90 后大学生不合理消费道德表现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90 后大学生不合理消费道德表现的成因分析 | 第38-47页 |
第一节 社会因素 | 第38-40页 |
一、西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异样消费文化驱使 | 第38-39页 |
二、经济调控中刺激消费政策的导向误区 | 第39页 |
三、大众传媒中奢侈消费示范效应的不良宣传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学校因素 | 第40-42页 |
一、高校德育工作存在误区与盲区 | 第40页 |
二、校园文化中不合理消费道德因素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三、高校周边环境中不良消费因素的影响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家庭因素 | 第42-43页 |
一、家庭收入增加提供更多消费经济支持 | 第42页 |
二、部分家长对子女消费的不良示范影响 | 第42页 |
三、家庭对子女消费的盲目、非理性经济供给 | 第42-43页 |
第四节 90 后大学生自身心理因素 | 第43-46页 |
一、面子思想滋生的虚荣、补偿、攀比等负面消费心理 | 第43-44页 |
二、90 后大学生自身形象认同的消费满足 | 第44页 |
三、90 后大学生同辈参照群体的非理性消费影响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90 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实施对策思考 | 第47-61页 |
第一节 90 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 | 第47-50页 |
一、正当合理消费,形成适度、理性的消费道德观 | 第47-48页 |
二、坦然消费,塑造常态平和的消费心理 | 第48-49页 |
三、幸福简约消费,提高消费生活质量 | 第49-50页 |
第二节 90 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 第50-53页 |
一、中国传统勤劳节俭、艰苦朴素的道德品质 | 第50-51页 |
二、消费道德知识及消费法律意识教育 | 第51-52页 |
三、学习和谐消费道德观与绿色消费理念 | 第52-53页 |
第三节 90 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方法途径 | 第53-56页 |
一、继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第53-54页 |
二、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渠道,构建消费道德教育新载体 | 第54页 |
三、积极发挥大学社团作用,倡导90 后大学生有情消费 | 第54-55页 |
四、优化校园消费环境,积极营造校园合理节约的消费氛围 | 第55-56页 |
五、注重90 后大学生自我消费道德教育,提升消费道德教育自主性 | 第56页 |
第四节 90 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未来展望 | 第56-60页 |
一、消费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 | 第56-57页 |
二、消费道德教育与理财、财商教育相结合 | 第57-58页 |
三、消费道德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 | 第58-59页 |
四、实现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四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项目 | 第7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