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4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金属有机框架在材料制备中的研究进展 | 第15-24页 |
1.2.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 第15页 |
1.2.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模板优势及其应用 | 第15-24页 |
1.3 二硫化钼光催化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1.3.1 二硫化钼的制备、结构性质及催化应用简介 | 第24-25页 |
1.3.2 基于二硫化钼的复合光催化材料制备 | 第25-27页 |
1.3.3 基于二硫化钼的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1.4 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1.4.1 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概述 | 第29-31页 |
1.4.2 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剂的设计和发展 | 第31-33页 |
1.5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1.5.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33页 |
1.5.2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33-34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设备及表征方法 | 第34-38页 |
2.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34页 |
2.2 实验主要设备 | 第34-35页 |
2.3 表征方法 | 第35-38页 |
2.3.1 物相分析 | 第35页 |
2.3.2 微观形貌分析 | 第35-36页 |
2.3.3 固态粉末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36页 |
2.3.4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6页 |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6页 |
2.3.6 元素组成测定 | 第36-37页 |
2.3.7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7页 |
2.3.8 电催化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第三章 MoS_2@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与产氢性能研究 | 第38-68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3页 |
3.2.1 试剂及仪器 | 第39页 |
3.2.2 NH2-MIL-125(Ti)的合成 | 第39页 |
3.2.3 MoS_2@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 | 第39-40页 |
3.2.4 光催化产氢测试 | 第40-42页 |
3.2.5 电催化产氢 | 第42-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64页 |
3.3.1 NH_2–MIL–125(Ti)的表征 | 第43-44页 |
3.3.2 MoS_2@TiO_2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44-49页 |
3.3.3 MoS_2@TiO_2光催化产氢条件的优化 | 第49-56页 |
3.3.4 MoS_2@TiO_2光催化产氢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 第56-58页 |
3.3.5 MoS_2@TiO_2光催化产氢系统中电子转移动力学研究 | 第58-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附表一 | 第65-68页 |
附表一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四章 Cu_xCo_(3-x)S_4@MoS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与产氢性能研究 | 第68-91页 |
4.1 引言 | 第68-6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4.2.1 试剂及仪器 | 第69页 |
4.2.2 ZIF-67(Co)的合成 | 第69页 |
4.2.3 Co_3S_4@MoS_2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 | 第69页 |
4.2.4 ZIF-67(M-Co)(M = Cu,Zn,Ni)的合成 | 第69-70页 |
4.2.5 M_xCo(3-x)S_4@MoS_2(M = Cu,Zn,Ni)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 | 第70页 |
4.2.6 光催化产氢测试 | 第70-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89页 |
4.3.1 ZIF-67(Co)的表征 | 第71-73页 |
4.3.2 ZIF-67(M-Co)(M=Cu,Zn,Ni)的表征 | 第73页 |
4.3.3 M_xCo_(3-x)S_4@MoS_2(M=Cu,Zn,Ni)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73-78页 |
4.3.4 Cu_(0.9)Co_(2.1)S_4@MoS_2光催化产氢条件的优化 | 第78-83页 |
4.3.5 Cu_(0.9)Co_(2.1)S_4@MoS_2光催化产氢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 第83-84页 |
4.3.6 Cu_(0.9)Co_(2.1)S_4@MoS_2光催化产氢系统中电子转移动力学研究 | 第84-8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2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