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1.2 导电聚合物的应用与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分类 | 第12-13页 |
1.3.1 均聚物 | 第12-13页 |
1.3.2 交替共聚物 | 第13页 |
1.3.3 无规共聚物 | 第13页 |
1.4 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发展 | 第13-16页 |
1.4.1 电子给体单元 | 第14-15页 |
1.4.2 缺电子单元 | 第15-16页 |
1.5 电子转移机理 | 第16页 |
1.6 偶联反应 | 第16-17页 |
1.7 课题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1.7.1 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8页 |
1.7.2 聚合物的表征方法 | 第18-19页 |
1.8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以苯并三氮唑作为受体,苯并二噻吩或者对称引达省并二噻吩作为给体的D-A型导电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0-33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 | 第21-23页 |
2.2.1 材料 | 第21页 |
2.2.2 设备 | 第21页 |
2.2.3 合成 4,7-双(5-溴噻吩2基)2十二烷基2氢-苯并[d][1,2,3]三氮唑 | 第21-22页 |
2.2.4 合成聚(苯并二噻吩-苯并三氮唑)(PBDBT) | 第22页 |
2.2.5 聚(对称引达省二噻吩-苯并三氮唑)(PIDBT)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2.3.1 电化学表征 | 第23页 |
2.3.2 共聚物薄膜和溶液的光学性质 | 第23-24页 |
2.3.3 光谱电化学 | 第24-26页 |
2.3.4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 | 第26-27页 |
2.3.5 PBDBT与PIDBT的电致变色转换 | 第27-30页 |
2.3.6 色度 | 第30-31页 |
2.3.7 PBDBT和PIDBT的热重分析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含有苯并三氮唑、苯并噻二唑作为电子受体,苯并二噻吩或者引达省并二噻吩作为电子给体的无规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3-45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 | 第34-36页 |
3.2.1 材料 | 第34页 |
3.2.2 设备 | 第34页 |
3.2.3 合成 4,7-双(5-溴噻吩2基)2十二烷基2氢苯并[d][1,2,3]三氮唑 | 第34-35页 |
3.2.4 合成聚(苯并三氮唑-引达省二噻吩-苯并噻二唑)(PBTIDBD) | 第35-36页 |
3.2.5 合成聚(苯并三氮唑-苯并二噻吩-苯并噻二唑)(PBTBDBD)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4页 |
3.3.1 电化学表征 | 第36-37页 |
3.3.2 溶液与膜的光学吸收 | 第37-38页 |
3.3.3 光谱电化学 | 第38-39页 |
3.3.4 电致变色变换 | 第39-42页 |
3.3.5 色度 | 第42-43页 |
3.3.6 热重分析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含有芴作为电子给体,苯并三氮唑、苯并噻二唑、吡啶并[3,4-b]吡嗪作为电子受体的四种无规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5-59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实验 | 第46-49页 |
4.2.1 材料 | 第46页 |
4.2.2 设备 | 第46页 |
4.2.3 合成 4,7-双(5-溴噻吩2基)2十二烷基2氢-苯并[d][1,2,3]三氮唑 | 第46-47页 |
4.2.4 合成 5,8-双(5-溴噻吩2基)-2,3-双(4-癸氧基苯基)吡啶并[3,4-b]吡嗪 | 第47页 |
4.2.5 合成聚(芴-吡啶并[3,4-b]吡嗪)(PFPP) | 第47-48页 |
4.2.6 合成聚(苯并三氮唑-芴-吡啶并[3,4-b]吡嗪)(PBTFPP) | 第48-49页 |
4.2.7 合成聚(苯并三氮唑-芴-苯并噻二唑)(PBTFBD) | 第49页 |
4.2.8 合成聚(苯并噻二唑-芴-苯并噻二唑)(PBDFBD) | 第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4.3.1 电化学 | 第49-50页 |
4.3.2 共聚物溶液与膜的光学吸收 | 第50-51页 |
4.3.3 光谱电化学 | 第51-53页 |
4.3.4 四种共聚物的电致变色变换 | 第53-57页 |
4.3.5 色度 | 第57-58页 |
4.3.6 热重分析 | 第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含有苯并[1,2-b:4,5-b']二噻吩衍生物作为电子给体,苯并硒二唑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无规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9-69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实验 | 第59-62页 |
5.2.1 材料 | 第60页 |
5.2.2 设备 | 第60页 |
5.2.3 合成 3,6-二溴苯-1,2-二胺 | 第60页 |
5.2.4 合成 4,7-二溴苯并[c][1,2,5]硒二唑 | 第60页 |
5.2.5 合成 4,7-双(4-己基噻吩2基)苯并[c][1,2,5]硒二唑 | 第60-61页 |
5.2.6 合成 4,7-双(5-溴4己基噻吩2基)苯并[c][1,2,5]硒二唑 | 第61-62页 |
5.2.7 合成聚(苯并[1,2-b:4,5-b']二噻吩-苯并硒二唑)(PBDTBS) | 第6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5.3.1 电化学 | 第62-63页 |
5.3.2 共聚物溶液和膜的光学吸收光谱 | 第63页 |
5.3.3 光谱电化学 | 第63-64页 |
5.3.4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第64-65页 |
5.3.5 PBDTBS的电致变色变换 | 第65-67页 |
5.3.6 色度 | 第67-68页 |
5.3.7 热重分析 | 第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附录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