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导论 | 第9-2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一) 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1-21页 |
(三) 小结 | 第21页 |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1-23页 |
(一) 课程 | 第21-22页 |
(二) 意识 | 第22-23页 |
(三) 课程意识 | 第23页 |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23-24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24-25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5-26页 |
第一部分 问卷的编制及调查过程 | 第26-39页 |
一、问卷的设计 | 第26页 |
二、问卷的预测与修订 | 第26-39页 |
(一) 被试 | 第26-27页 |
(二) 预测分析 | 第27-39页 |
第二部分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9-61页 |
一、免费师范生课程意识各层面调查结果 | 第39-45页 |
(一) 免费师范生课程意识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39-40页 |
(二) 不同年级免费师范生课程意识的差异分析 | 第40页 |
(三) 不同专业免费师范生课程意识的差异分析 | 第40-41页 |
(四) 免费师范生是否学习过相关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五) 免费师范生是否学习过有关新课程改革课程的差异分析 | 第42页 |
(六) 免费师范生是否学习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差异分析 | 第42-43页 |
(七) 免费师范生是否参加过有关新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的差异分析 | 第43页 |
(八) 免费师范生是否参加过微格教学或讲课比赛的差异分析 | 第43-44页 |
(九) 免费师范生是否参加过见习活动的差异分析 | 第44页 |
(十) 免费师范生是否参加过实习活动的差异分析 | 第44-45页 |
二、免费师范生课程意识各维度的多元方差分析 | 第45-50页 |
(一) 免费师范生课程目标意识的多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二) 免费师范生课程资源意识的多因素分析 | 第46-47页 |
(三) 免费师范生课程实施意识的多因素分析 | 第47-49页 |
(四) 免费师范生课程评价意识的多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三、免费师范生课程意识与其影响因素和生成途径的回归分析 | 第50-58页 |
(一) 免费师范生课程意识各维度与其影响因素各题项上的回归分析 | 第50-54页 |
(二) 免费师范生课程意识各维度与其生成途径各题项上的回归分析 | 第54-58页 |
四、调查结论与分析 | 第58-61页 |
第三部分 培养免费师范生课程意识的对策与建议 | 第61-68页 |
一、师范院校为免费师范生课程意识的生成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广阔的平台是根本前提 | 第61-63页 |
二、教师的积极指导和相互促进是免费师范生课程意识生成的外在动力和关键因素 | 第63-65页 |
三、免费师范生自身对课程意识的主动理解与强化是其具备课程意识的内在推动力 | 第65-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附录 | 第74-83页 |
后记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