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写作目的 | 第12页 |
三、论证范围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概述 | 第13-18页 |
第一节 我国药品采购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3-15页 |
一、集中采购前的药品采购制度 | 第13页 |
二、以地(市)为单位、通过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实施的集中采购阶段 | 第13-14页 |
三、以政府为主导、以省(区、市)为单位的集中采购阶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的特点 | 第15-18页 |
一、药品招标集中度高 | 第15页 |
二、政府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 第15-16页 |
三、药品流通环节大大压缩 | 第16页 |
四、对具体工作要求更加明确、合理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 第18-28页 |
第一节 对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的质疑 | 第18-19页 |
一、主要的质疑 | 第18-19页 |
二、对质疑的简要回应 | 第19页 |
第二节 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法制意义 | 第19-22页 |
一、生存权、健康权和财产权 | 第19-21页 |
二、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对生存权、健康权和财产权的保障作用 | 第21-22页 |
第三节 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 第22-25页 |
一、服务政府理论——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的行政法依据 | 第22-23页 |
二、药品市场现状和公立医院的性质——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的现实依据 | 第23-24页 |
三、制度实施成效——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的实践依据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国(境)外药品集中采购情况 | 第25-27页 |
一、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 第25-26页 |
二、澳大利亚 | 第26页 |
三、部分发展中国家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8-35页 |
第一节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一、立法形式不完善 | 第28页 |
二、招标过程没有采购数量的规定 | 第28-29页 |
三、保证医疗机构按时回款的机制不健全 | 第29页 |
四、评标专家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29页 |
五、评标方法不完善 | 第29-30页 |
六、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不科学 | 第30页 |
第二节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面临的制度困境 | 第30-34页 |
一、药品企业审批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0-31页 |
二、新药注册法律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 第31-32页 |
三、医疗机构补偿法律机制存在严重弊端 | 第32页 |
四、医疗保险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32-34页 |
五、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混乱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35-41页 |
第一节 关于改进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35-37页 |
一、推进药品集中采购立法 | 第35页 |
二、实行带量采购机制 | 第35-36页 |
三、建立医疗机构按时回款保证机制 | 第36页 |
四、完善评标专家管理制度 | 第36-37页 |
五、完善评标办法 | 第37页 |
六、建立科学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 | 第37页 |
第二节 关于改善药品集中采购法制环境的对策建议 | 第37-40页 |
一、完善药品企业注册法律制度 | 第37-38页 |
二、完善新药注册法律制度 | 第38页 |
三、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法律制度 | 第38页 |
四、完善医疗保险法律制度 | 第38-39页 |
五、完善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