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9
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
页 |
·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征 | 第9-12
页 |
· 印染废水的来源 | 第9-11
页 |
· 印染废水水质特征 | 第11-12
页 |
·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7
页 |
· 物理处理法 | 第12-13
页 |
· 印染废水的生物处理法 | 第13-14
页 |
· 化学处理法 | 第14-17
页 |
· 半导体的光催化反应研究简况 | 第17-18
页 |
· 铌酸盐在催化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8-23
页 |
· 铌酸盐光催化剂的合成 | 第18-21
页 |
· 铌酸盐的应用 | 第21-23
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3-25
页 |
第2章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25-38
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28
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5
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5-27
页 |
· 分析方法及表征 | 第27-28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
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8-33
页 |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3-34
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4-36
页 |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 第36-37
页 |
· 小结 | 第37-38
页 |
第3章 K_6Nb_(10.8)O_(30)光催化降解酸性红G的实验研究 | 第38-48
页 |
· 实验部分 | 第38-39
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8-39
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
页 |
· 分析方法 | 第39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
页 |
· 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39-40
页 |
· 催化反应条件实验 | 第40-41
页 |
·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1-43
页 |
· 焙烧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3
页 |
· 染料初始浓度对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3-44
页 |
· 催化剂投加量与降解率的关系 | 第44-45
页 |
· 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及其与P25的活性比较 | 第45-47
页 |
· 小结 | 第47-48
页 |
第4章 K_6Nb_(10.8)O_(30)降解酸性红G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48-58
页 |
· 实验部分 | 第49-50
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49
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9
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
页 |
· 分析方法 | 第49-50
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50-55
页 |
· K_6Nb_(10.8)O_(30)降解不同浓度酸性红G的反应级数 | 第50-52
页 |
· 不同投加量的K_6Nb_(10.8)O_(30)降解酸性红G溶液的反应级数 | 第52-55
页 |
· 对比实验的动力学研究 | 第55-57
页 |
· 小结 | 第57-58
页 |
第5章 K_6Nb_(10.8)O_(30)光催化降解酸性红G机理初探 | 第58-64
页 |
· 实验部分 | 第58
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8
页 |
· 实验方法 | 第58
页 |
· 分析方法 | 第58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
页 |
· K_6Nb_(10.8)O_(30)光催化降解酸性红G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8-60
页 |
· 酸性红G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60-61
页 |
· 催化机理初步分析 | 第61-62
页 |
· 酸性红G脱色历程 | 第62-63
页 |
· 小结 | 第63-64
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4-66
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
页 |
致谢(一) | 第71
页 |
致谢(二) | 第71-72
页 |
附录 | 第7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