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内容摘要 | 第1-7
页 |
关键词 | 第7-11
页 |
一、引言 | 第11-29
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8
页 |
1、学习化社会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 | 第11-12
页 |
2、学习化社会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反思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程,建构以“人”为中心的中国基础教育的需要 | 第12-16
页 |
3、学习化社会学主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 第16-18
页 |
(二)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
页 |
(三)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4
页 |
1、研究的视角明锐 | 第19
页 |
2、研究的理念清晰 | 第19-23
页 |
3、研究的内容独特 | 第23-24
页 |
(四) 研究的方法 | 第24-29
页 |
1、文献综述法 | 第24
页 |
2、理论研究法 | 第24-25
页 |
3、实验研究法 | 第25-27
页 |
4、测验法 | 第27
页 |
5、观察法 | 第27-28
页 |
6、行动研究法 | 第28-29
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9-53
页 |
(一)、学习化社会概念的界定 | 第29-36
页 |
1、“学习化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 | 第29-30
页 |
2、“学习化社会”的界说 | 第30-34
页 |
3、学习化社会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 第34-36
页 |
(二)、主体、主体性、学生主体性、主体性教育、学习化社会学生主体性教育概念的界定 | 第36-46
页 |
1、主体、主体性、学生主体性概念的界定 | 第36-37
页 |
2、主体性教育、学习化社会学生主体性概念的界定 | 第37-42
页 |
3、学习化社会学生主体性教育研究的起因与现状 | 第42-46
页 |
(三)、模式、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 第46-49
页 |
1.模式概念的界定 | 第46-47
页 |
2、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 第47
页 |
3、对教学模式的理解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 第47-49
页 |
(四)、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念的界定 | 第49-53
页 |
1、建构概念的界定 | 第49
页 |
2、建构主义理论概念的界定 | 第49-50
页 |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念的界定 | 第50-53
页 |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 第53-78
页 |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 第53-59
页 |
1、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 | 第53-54
页 |
2、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 第54-55
页 |
3、分层——分类教学模式 | 第55-57
页 |
4、情境——陶冶模式 | 第57-58
页 |
5、引导——发现模式 | 第58-59
页 |
(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 第59-78
页 |
第一种,以人际互动为取向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 第59-63
页 |
第二种,以意义建构为取向的自主学习模式 | 第63-68
页 |
第三种,以学习自我调节为取向的教学模式 | 第68-78
页 |
四、对国内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模式的反思 | 第78-81
页 |
(一) 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 第78-80
页 |
(二) 对国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 第80-81
页 |
五、学习化社会学生主体性教育新教学模式的建构 | 第81-102
页 |
(一)、建构学习化社会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新教学模式的原则 | 第81-84
页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 第81-82
页 |
2、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原则 | 第82-83
页 |
3、教学过程要素关系转变的原则 | 第83-84
页 |
(二)、学习化社会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新教学模式——“学习化社会基于问题的学生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 第84-102
页 |
1、“学习化社会基于问题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 | 第84
页 |
2、“学习化社会基于问题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 | 第84-85
页 |
3、“学习化社会基于问题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 第85-86
页 |
4、“学习化社会基于问题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 第86
页 |
5、“学习化社会基于问题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流程图 | 第86-87
页 |
6、“学习化社会基于问题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特点 | 第87-88
页 |
7、“学习化社会基于问题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 第88-89
页 |
8、“学习化社会基于问题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课程评价体系 | 第89-95
页 |
(1)、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 第89-91
页 |
(2)、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理论的启示 | 第91-93
页 |
(3)、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建构学习化社会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新教学模式的课程评价体系 | 第93-95
页 |
9、“学习化社会基于问题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在玉溪师院附中的实证研究的初步结果 | 第95-102
页 |
(1) 学生主体性中的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 | 第95-96
页 |
(2) 学生主体性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测评方式 | 第96-97
页 |
(3)、新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的初步结果 | 第97-102
页 |
六、附录(学习自主性量表测验题本) | 第102-107
页 |
七、主要参考书目 | 第107-112
页 |
八、后记 | 第112-11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