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企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其政策分析--以浙江枫桥衬衫业为例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7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
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动因 | 第7-8
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1
页 | 1.关于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 | 第8-9
页 | 2.关于中国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 | 第9-10
页 | 3.若干评价 | 第10-11
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特点 | 第11
页 | 1.研究方法 | 第11
页 | 2.创新点 | 第11
页 | 第四节 论证框架 | 第11-13
页 | 第二章 产业政策视角下的产业集群问题 | 第13-24
页 | 第一节 产业集群政策及政府的职能作用 | 第13-16
页 | 1.政策引导 | 第13-14
页 | 2.市场监管 | 第14-15
页 | 3.公共服务 | 第15-16
页 | 4.经济指导 | 第16
页 | 第二节 产业集群政策的制定原则 | 第16-18
页 | 1.系统性(systematic)原则 | 第16-17
页 | 2.中间人原则 | 第17
页 | 3.非选择原则 | 第17
页 | 4.非拷贝原则 | 第17-18
页 | 5.整体性原则 | 第18
页 | 第三节 产业集群政策的分类 | 第18-20
页 | 1.经纪人(或中介机构)政策 | 第18
页 | 2.需求方面的政策 | 第18-19
页 | 3.培训政策 | 第19
页 | 4.国际关系促进政策 | 第19
页 | 5.框架(或环境)政策 | 第19-20
页 | 第四节 产业集群政策内容 | 第20-22
页 | 1.西欧各国产业集群政策 | 第20-21
页 | 2.日本产业集群政策 | 第21-22
页 | 第五节 集群政策的评价 | 第22-24
页 | 第三章 中国乡镇企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 第24-32
页 | 第一节 中国乡镇企业集群的主要特点 | 第24-25
页 | 1.单体规模小,总量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 | 第24
页 | 2.企业网络发达,分工协作较强 | 第24
页 | 3.产业与专业市场联动性强 | 第24-25
页 | 4.企业快速成长,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 第25
页 | 5.行业分布广,区域贡献度大 | 第25
页 | 第二节 中国乡镇企业集群的若干类型 | 第25-26
页 | 1.自然资源依托型 | 第25
页 | 2.传统技艺生成型 | 第25
页 | 3.专业市场催生型 | 第25-26
页 | 4.核心企业带动型 | 第26
页 | 5.外商投资形成型 | 第26
页 | 第三节 中国产业集群的演化发展过程 | 第26-32
页 | 1.产业集群演化阶段 | 第26-27
页 | 2.乡镇产业集群演化阶段——以枫桥衬衫集群为例 | 第27-32
页 | 第四章 中国乡镇企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 第32-43
页 | 第一节 乡镇企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2-33
页 | 1.布局散乱,综合聚集效益不高 | 第32
页 | 2.乡镇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关系和信任环境 | 第32
页 | 3.区域范围内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 第32-33
页 | 4.缺乏人才,企业创新能力薄弱,自主产权不多 | 第33
页 | 5.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 | 第33
页 | 第二节 主要影响因素:枫桥衬衫业的案例 | 第33-41
页 | 1.国内国际市场 | 第34-36
页 | 2.政府搭台和政策扶持 | 第36-38
页 | 3.税收环境 | 第38-39
页 | 4.专业协会 | 第39-41
页 | 第三节 案例借鉴:浙江上虞松厦伞业产业区的形成和发展 | 第41-43
页 | 第五章 对策分析 | 第43-47
页 | 第一节 创造有利于乡镇企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43-44
页 | 第二节 构建符合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支持系统 | 第44
页 | 第三节 合理规划乡镇企业集群区的产业结构 | 第44-45
页 | 第四节 推进乡镇企业集群网络化发展 | 第45
页 | 第五节 营建良好的地区产业文化 | 第45-47
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47-48
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47
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47-48
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
页 | 致谢 | 第50-51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