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屈曲约束支撑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现状分析 | 第9-11页 | 1.2.1 老旧建筑设计标准低、抗震设防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 第9-10页 | 1.2.2 地震灾害导致部分建筑需进行震后修复与加固 | 第10页 | 1.2.3 大量老旧建筑进入老龄化阶段 | 第10-11页 | 1.3 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1.4 防屈曲约束支撑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5 问题的提出 | 第18-19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防屈曲支撑的工作原理及设计理论 | 第21-31页 | 2.1 防屈曲约束支撑的基本性能 | 第21-24页 | 2.1.1 防屈曲约束支撑的组成及力学模型 | 第21-22页 | 2.1.2 防屈曲约束支撑的等效刚度 | 第22-23页 | 2.1.3 防屈约束支撑的减震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2.2 防屈曲约束支撑的适用范围及抗震设防 | 第24-26页 | 2.2.1 适用范围 | 第24-25页 | 2.2.2 抗震设防 | 第25-26页 | 2.3 防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计算与分析 | 第26-27页 | 2.3.1 减隔震结构的计算分析要求 | 第26-27页 | 2.3.2 钢筋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的变形验算 | 第27页 | 2.4 防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要求 | 第27-30页 | 2.4.1 设计方法 | 第27-29页 | 2.4.2 一般设计流程 | 第29页 | 2.4.3 防屈曲约束支撑的布置原则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的抗震鉴定及加固 | 第31-43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1-32页 | 3.2 现场检查 | 第32-35页 | 3.2.1 外观损坏情况 | 第32-33页 | 3.2.2 构件检测情况 | 第33-35页 | 3.3 主体结构复核计算 | 第35-40页 | 3.3.1 验算中所取的有关参数 | 第35-36页 | 3.3.2 验算结果 | 第36-40页 | 3.4 鉴定分析及结论 | 第40-41页 | 3.5 抗震加固方法 | 第41页 | 3.5.1 传统加固方案 | 第41页 | 3.5.2 防屈曲约束支撑加固方案 | 第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防屈曲约束支撑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 | 第43-57页 | 4.1 防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 | 第43-48页 | 4.1.1 防屈曲约束支撑的布置 | 第43-46页 | 4.1.2 防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承载力 | 第46-47页 | 4.1.3 防屈曲约束支撑的选型与数量 | 第47-48页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4.2.1 MIDASGEN软件介绍 | 第48页 | 4.2.2 模型参数设置 | 第48-49页 | 4.3 反应谱分析 | 第49-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5章 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57-71页 | 5.1 模型参数设置 | 第57-59页 | 5.1.1 塑性铰及加载模式选择 | 第57-58页 | 5.1.2 软件实现 | 第58-59页 | 5.2 Pushover分析及性能评估 | 第59-69页 | 5.2.1 Pushover分析曲线 | 第59页 | 5.2.2 性能点分析原理 | 第59-60页 | 5.2.3 性能点分析 | 第60-63页 | 5.2.4 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 | 第63-66页 | 5.2.5 塑性铰的发展 | 第66-68页 | 5.2.6 耗能支撑的屈服过程 | 第68-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