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一、 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背景 | 第8-11页 |
1、 20 世纪初期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 | 第8-9页 |
2、 20 世纪 30-40 年代钢琴音乐发展历程 | 第9页 |
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4、 “文革”时期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 | 第10页 |
5、 “文革”过后新时期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二、 作曲家江文也 | 第11-12页 |
1、 少年时期 | 第11页 |
2、 青年时期 | 第11页 |
3、 回国创作巅峰时期 | 第11-12页 |
4、 第二颠峰时期和坎坷时期 | 第12页 |
三、 作曲家江文也的钢琴音乐作品 | 第12-15页 |
第二章 钢琴套曲《断章小品 16 首》的演奏与教学分析 | 第15-37页 |
一、 钢琴套曲《断章小品 16 首》的创作背景 | 第15-17页 |
1、 寻“根”的创作背景 | 第15-16页 |
2、 套曲背后的缩影 | 第16-17页 |
二、 钢琴套曲《断章小品 16 首》的演奏分析 | 第17-37页 |
1、 钢琴套曲《断章小品 16 首》的音乐结构分析 | 第17-23页 |
2、 钢琴套曲《断章小品 16 首》的音乐表现分析 | 第23-30页 |
3、 钢琴套曲《断章小品 16 首》踏板应用及演奏技巧 | 第30-35页 |
4、 钢琴套曲创作手法及风格特征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钢琴套曲《断章小品 16 首》的教学研究 | 第37-43页 |
一、 钢琴套曲《断章小品 16 首》教学进度上的定位 | 第37-39页 |
二、 钢琴套曲《断章小品 16 首》的教学方法 | 第39-43页 |
1、 语言传递法 | 第40页 |
2、 直接感知法 | 第40-41页 |
3、 欣赏法 | 第41页 |
4、 训练法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3-46页 |
一、 钢琴套曲《断章小品 16 首》的现实意义 | 第43页 |
二、 钢琴套曲《断章小品 16 首》的应用价值 | 第43-46页 |
1、 和声的应用价值 | 第43-44页 |
2、 旋律展开手法的应用价值 | 第44页 |
3、 中西音乐结合的应用价值 | 第44-45页 |
4、 中国音乐题材的应用价值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