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太阳能电池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DSSC 基本结构组成和基本原理 | 第13页 |
· DSSC 敏化剂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DSSC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不产氧光合细菌光合元件特性 | 第16-18页 |
· 细菌叶绿素 | 第16-17页 |
· 类胡萝卜素 | 第17页 |
· 色素蛋白复合体 | 第17-18页 |
· 不产氧光合细菌光合元件在光伏电池中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 不产氧光合细菌天然色素在光伏电池中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不产氧光合细菌 PPC 在光伏电池中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 PPC 在光伏电池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第24页 |
· 不产氧光合细菌 PPC 应用于 DSSC 可行性 | 第24-25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 第25页 |
·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第2章 紫细菌色素蛋白复合体及光合色素分离纯化 | 第27-4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7-30页 |
· 材料 | 第27-28页 |
· 方法 | 第28-30页 |
· 结果和分析 | 第30-38页 |
· 菌体生长与特性 | 第30-31页 |
· PPC 的分离纯化 | 第31-36页 |
· PPC 纯度鉴定 | 第36-37页 |
· 纯化天然光合色素的光谱特性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41页 |
第3章 基于天然光合色素的 DSSC 特性研究 | 第41-6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5页 |
· 材料 | 第42-43页 |
· 方法 | 第43-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8页 |
· 光合色素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光谱和结构 | 第45-47页 |
· 光合色素及其衍生物的光电特性及染料敏化剂初筛 | 第47-50页 |
· TiO_2薄膜电极吸附 BChl a 敏化剂的光谱表征 | 第50页 |
· BChl a 对不同 TiO_2薄膜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 | 第50-52页 |
· 不同 TiO_2薄膜厚度对 BChl a 吸附量和光电转换性能影响 | 第52-53页 |
· 不同 TiO_2薄膜光阳极暗电流分析 | 第53-54页 |
· BChl a 敏化剂浓度对 DSSC 性能的影响 | 第54页 |
· BChl a 和玫红品混合色素共敏化 DSSC 光电性能研究 | 第54-56页 |
· BChl a 与产氧光合生物光合色素共敏化 DSSC 光电性能研究 | 第56-58页 |
· 讨论 | 第58-63页 |
第4章 基于色素蛋白复合体的 DSSC 光电性能研究 | 第63-7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4-66页 |
· 材料 | 第64页 |
· 方法 | 第64-6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6-72页 |
· 色素蛋白复合体光谱特性 | 第66页 |
· PPC 中 BChl a 含量与 PPC 的浓度关系 | 第66-67页 |
· PPC 吸附与表征 | 第67-69页 |
· PPC 浓度对 DSSC 光电性能影响 | 第69-70页 |
· TiO_2薄膜厚度对 DSSC 光电性能影响 | 第70-71页 |
· DSSC 的不同 PPC 敏化剂筛选结果 | 第71-72页 |
· 讨论 | 第72-77页 |
第5章 异质纳米复合电极对基于 LH2 的 DSSC 光电性能影响 | 第77-8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78-80页 |
· 材料 | 第78页 |
· 方法 | 第78-8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0-85页 |
· 多壁碳纳米管的羧化表征 | 第80页 |
· 羧化 WMNTs 与 LH2 的相互作用 | 第80-81页 |
· LH2 在纳米薄膜电极上吸收光谱和稳定性 | 第81-82页 |
· 纳米复合薄膜电极对 LH2 吸附量影响 | 第82页 |
· 纳米复合薄膜电极对 DSSC 光电特性影响 | 第82-85页 |
· 讨论 | 第85-8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3页 |
· 结论 | 第89-90页 |
· 展望 | 第90-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