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养老机构运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为例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 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 社会福利社会化 | 第17-18页 | · SWOT分析理论 | 第18-19页 | · 国办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2章 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机构养老的实践 | 第24-31页 | · 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发展概况 | 第24-25页 | · 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实践 | 第25-31页 | · 以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为依托,提升服务质量 | 第25-27页 | · 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加强服务保障 | 第27页 | · 以创新为动力,注重人才培养 | 第27-29页 | · 以实现四个转型为目的,促进养老服务的全面发展 | 第29-31页 | 第3章 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SWOT分析 | 第31-49页 | · 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优势分析 | 第31-33页 | · 能够照顾到部分有困难的弱势人群 | 第31-32页 | ·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 | 第32页 | · 社会公信力更高 | 第32页 | · 养老服务较全面 | 第32-33页 | · 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劣势分析 | 第33-37页 | · 公益导向日趋模糊 | 第33-34页 | · 机构缺乏自主性 | 第34页 | · 服务标准不健全 | 第34-35页 | · 设施功能不达标 | 第35-36页 | · 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偏低 | 第36-37页 | · 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机会分析 | 第37-44页 | · “银发浪潮”对国办养老机构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 第38-40页 | · 政府对养老事业大力支持 | 第40-42页 | ·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 第42-44页 | · 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威胁分析 | 第44-46页 | · 舆论宣传上力度不够 | 第44页 | ·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 第44-45页 | · 民办养老机构蓬勃发展 | 第45-46页 | · 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机构养老的启示 | 第46-49页 | ·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转变经营思想 | 第46页 | · 提供人性化的养老服务,将重点转移到养老的精神需求 | 第46-47页 | · 拓展服务功能,延伸服务领域 | 第47页 | · 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养 | 第47-48页 | · 加大老年服务资源的整合,优化福利资源 | 第48-49页 | 第4章 国办养老机构发展对策 | 第49-61页 | · 政府方面 | 第49-53页 | · 建立健全国办养老机构质量评估管理体系 | 第49-50页 | · 通过择优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良性竞争 | 第50-51页 | · 加快制定并全面落实国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 | 第51-52页 | · 加强国办养老机构的财政投入 | 第52-53页 | · 国办机构方面 | 第53-58页 | · 人性化管理 | 第53-54页 | · 个性化服务 | 第54-55页 | · 专业化介入 | 第55-57页 | · 社会化互动 | 第57-58页 | · 社会方面 | 第58-61页 | · 开展老年健康信息服务 | 第58-59页 | · 营造全社会关心、善养老人的浓厚氛围 | 第59-60页 | · 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