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管理机制改革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 研究的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看守所及其管理机制概述 | 第17-30页 | · 看守所定义及其历史沿革 | 第17-21页 | · 看守所的性质与职能 | 第21-26页 | · 看守所的性质 | 第21-22页 | · 看守所的职能 | 第22-26页 | · 看守所管理机制的基本内容 | 第26-30页 | · 看守所适用的监管法律法规 | 第26页 | · 看守所的管理主体及其规定 | 第26-27页 | · 看守所的管理对象及其规定 | 第27页 | · 看守所的管理活动制度 | 第27-28页 | · 驻所检察室的法律监察制度 | 第28-30页 | 第3章 我国看守所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47页 | · 超期羁押问题严重 | 第30-34页 | ·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法律仍有较大模糊空间 | 第30-31页 | · 对比国际,我国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又恶化了羁押权 | 第31-32页 | · 超期羁押现象较为突出 | 第32-34页 | · 刑讯逼供难以杜绝 | 第34-36页 | · 行政从属问题 | 第34-35页 | · 羁侦不分问题 | 第35页 | · 刑讯逼供问题 | 第35-36页 | · 看守民警自卑消极 | 第36-39页 | · 民警观念落后 | 第36-37页 | · 专业素养偏低 | 第37-38页 | · 职务犯罪现象 | 第38-39页 | · 机制设施尚待完善 | 第39-41页 | · 机构不健全 | 第39页 | · 制度待完备 | 第39-40页 | · 设施不完善 | 第40-41页 | · 监察体制不够健全 | 第41-43页 | · 公安机关内部监察软化 | 第41页 | · 人民检察院驻所监察虚化 | 第41-42页 | · 人民法院司法审查缺位 | 第42-43页 | · 公众舆论监察错位——监督者与裁判者 | 第43页 | · 权利救济机制匮乏 | 第43-47页 | 第4章 看守所管理机制改革的思考 | 第47-62页 | · 完善未决羁押立法 | 第47-51页 | · 转变法治观念 | 第47-48页 | · 弥补法治缺陷 | 第48-51页 | · 坚决贯彻羁押司法原则 | 第48-50页 | · 消除未决羁押制度的重大缺陷 | 第50-51页 | · 调整看守所管辖归属 | 第51-54页 | · 以羁侦分离促使看守所中立 | 第51-52页 | · 重塑未决羁押管理机制 | 第52-53页 | · 调整和规范看守所管理职能 | 第53页 | · 树立监管人员的法定权威 | 第53-54页 | · 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 第54-56页 | · 充实民警队伍,建立交流和晋升激励机制 | 第54-55页 | · 丰富监管内容,建立岗位激励机制 | 第55页 | · 提升民警素养,建立职业生涯激励机制 | 第55页 | · 提高看守民警收入,建立预防职业犯罪机制 | 第55-56页 | · 建立健全机制设备 | 第56-58页 | · 完善组织机构 | 第56页 | · 健全管理制度 | 第56-57页 | · 更新管理设备 | 第57页 | · 增加管理经费 | 第57-58页 | · 完善检察监督制度 | 第58-59页 | · 硬化驻所监察室的法律权力,完善监察制度 | 第58-59页 | · 健全看守所内部的自检自查制度 | 第59页 | · 主动接受公众舆论的社会监督 | 第59页 | · 建立权利救济制度 | 第59-62页 | · 完善权益保障法规 | 第60页 | · 制定救济启动程序 | 第60-61页 | · 引入司法审查制度 | 第61-62页 | 结束语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9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