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二)理论分析法 | 第14页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概况 | 第15-23页 | 第一节 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一、食品安全的定义及其特征 | 第15-16页 | 二、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的定义及其特征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界定 | 第17-19页 | 一、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内涵与特征 | 第17-19页 | 二、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价值 | 第19页 | 第三节 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依据 | 第19-23页 | 一、风险预防理论在监管环节中的适用 | 第20页 | 二、协同治理理论侧重于对监管主体的整合 | 第20-22页 | 三、智慧监管理论侧重于对监管手段的创新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 第23-33页 | 第一节 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 第23-29页 | 一、互联网外卖食品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23-24页 | 二、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变迁及现状 | 第24-26页 | 三、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手段与成效 | 第26-27页 | 四、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依据 | 第27-29页 | 第二节 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分析 | 第29-33页 | 一、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链条存在漏洞 | 第29-30页 | 二、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信息极具不对称性 | 第30页 | 三、跨区域、跨部门合作监管渠道不畅 | 第30-32页 | 四、多采用运动式监管,手段趋于单一化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 第31-41页 | 第一节 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成因 | 第33-37页 | 一、互联网外卖食品监管难以脱离运动式监管的惯性 | 第33-34页 | 二、行业发展的迅速与法律的滞后性之间的张力 | 第34页 | 三、互联网外卖食品监管主体能力不足 | 第34-35页 | 四、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信息共享与公开程度不足 | 第35-36页 | 五、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与行政监督衔接不畅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对策 | 第37-41页 | 一、健全立法体系、及时补充缺位环节立法 | 第37-38页 | 二、形成政府、行业协会、公众协同监管的主体机制 | 第38页 | 三、优化监管主体资源、强化监管力量 | 第38-39页 | 四、进一步公开食品安全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 第39-40页 | 五、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强调风险识别与防控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