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利用外资结构的比较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 | 第11-12页 | · 中俄两国利用外资的历史演进与现状 | 第12-16页 | · 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演进与现状 | 第13-14页 | · 俄罗斯利用外资的历史演进与现状 | 第14-16页 | ·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中俄利用外资结构差异 | 第17-34页 | · 中俄利用外资方式的比较 | 第17-21页 | · 中国引资方式的特征 | 第17-19页 | · 俄罗斯引资方式的特征 | 第19-21页 | · 直接投资主导与间接投资主导 | 第21页 | · 中俄两国利用外资区位分布比较 | 第21-25页 | · 中国利用外资区位分布特点 | 第21-23页 | · 俄罗斯利用外资区位分布特点 | 第23-24页 | · 区位不平衡中的不同偏向 | 第24-25页 | · 中俄利用外资产业分布比较 | 第25-29页 | · 中国利用外资的产业分布特征 | 第25-26页 | · 俄罗斯利用外资的产业分布特征 | 第26-28页 | · 基于比较优势的不同引资产业重心 | 第28-29页 | · 中俄两国利用外资地缘差异 | 第29-34页 | · 中国利用外资的地缘特征 | 第29-31页 | · 俄罗斯利用外资的地缘特征 | 第31-33页 | · 充分利用各自地缘优势的引资结构 | 第33-34页 | 3 中俄利用外资结构差异形成机理分析 | 第34-52页 | · 内部政治因素对中俄引资结构形成的作用 | 第34-43页 | · 转轨模式:“激进休克”与“渐进双轨” | 第34-36页 | · 区位非均衡发展政策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外资优惠与限制性引资政策 | 第38-40页 | · 腐败与中俄引资方式 | 第40-43页 | · 内部经济因素对中俄引资结构形成的作用 | 第43-48页 | · 低端加工产业与经济能源化 | 第43-45页 | · 资本外逃与中俄引资结构 | 第45-47页 | · 产业集群与中俄引资结构 | 第47-48页 | · 外部政治经济因素对中俄引资结构形成的作用 | 第48-52页 | · 国际组织与中俄的外资关系 | 第48-49页 | ·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 | 第49-50页 | · 利用外资中的美国因素 | 第50-52页 | 4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的政策建议 | 第52-57页 | · 引资方式均衡化与多元化 | 第52-53页 | ·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引资结构的产业引导 | 第53页 | · 制度约束下的反腐败措施 | 第53-54页 | · 逐步减少外资超国民待遇,注重集群规划 | 第54-55页 | · 实现大国利益均衡,谋求区域合作空间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后记 | 第61-62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