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大熊猫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1 圈养大熊猫的现状 | 第10-11页 |
1.2 大熊猫年龄的划分情况 | 第11页 |
1.3 大熊猫的食性和消化特点 | 第11-12页 |
2 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背景 | 第12-18页 |
2.1 肠道微生物简介 | 第12-14页 |
2.2 大熊猫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功能 | 第14-16页 |
2.3 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2.4 研究不同年龄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意义 | 第18页 |
3 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3.1 传统的研究方法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微生物菌群研究的应用 | 第19-20页 |
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4.1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4.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不同年龄段圈养大熊猫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比较分析 | 第22-49页 |
1 前言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2.1 不同年龄段大熊猫粪便的采集 | 第23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23-24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2.3.1 粪便样品细菌总DNA提取 | 第24页 |
2.3.2 基于16S rRNA扩增的Hiseq测序 | 第24-25页 |
2.3.4 测序信息统计与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4页 |
3.0 测序数据结果 | 第26-27页 |
3.1 样品多样性曲线 | 第27-29页 |
3.2 Alpha多样性指数 | 第29-31页 |
3.3 OTU聚类及注释 | 第31-32页 |
3.4 不同年龄段圈养大熊猫肠道菌群特征的比较 | 第32-34页 |
3.4.1 基于OTU的Venn图 | 第32-33页 |
3.4.2 不同年龄段样品的PCA结果 | 第33-34页 |
3.4.3 UPGMA聚类分析 | 第34页 |
3.5 不同年龄段圈养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的对比 | 第34-41页 |
3.5.1 不同分类水平菌群组成结构 | 第34-38页 |
3.5.2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分析 | 第38-40页 |
3.5.3 三元相图分析 | 第40-41页 |
3.6 年龄对成年和老年圈养大熊猫肠道细菌的影响 | 第41页 |
3.7 圈养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功能分析 | 第41-44页 |
3.7.1 圈养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功能预测初步分析 | 第41-42页 |
3.7.2 圈养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能力 | 第42-44页 |
3.7.3 圈养大熊猫肠道微生物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能力 | 第44页 |
4 讨论 | 第44-47页 |
5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总体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第49-51页 |
1 总体结论 | 第49页 |
2 创新点 | 第49-50页 |
3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3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