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 关于创业的研究回顾 | 第14-15页 |
· 关于农民创业的研究回顾 | 第15-16页 |
· 关于创业意向的研究回顾 | 第16-17页 |
· 关于农民创业意向的研究回顾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8-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测量分析 | 第21-27页 |
· 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 第21-24页 |
· 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 第21-22页 |
·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 第22-23页 |
· 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 第23-24页 |
· 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分析 | 第24-27页 |
· 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第24页 |
·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第24-25页 |
· 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传导作用机理分析 | 第27-34页 |
· 传导作用关键变量的界定 | 第27-28页 |
· 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 | 第27页 |
· 农民创业可行性感知 | 第27页 |
· 农民创业环境感知 | 第27页 |
· 农民创业意向 | 第27-28页 |
· 传导作用模型的构建 | 第28-29页 |
· 传导作用基本假设的提出 | 第29-34页 |
· 直接关系假设 | 第29-31页 |
· 中介与调节作用假设 | 第31-34页 |
第四章 模型选择、问卷设计及数据处理 | 第34-50页 |
· 模型选择 | 第34页 |
· 问卷设计 | 第34-39页 |
· 问卷量表的设计 | 第34-36页 |
· 问卷数据搜集与统计方法说明 | 第36页 |
· 问卷样本基本信息描述 | 第36-39页 |
· 数据处理 | 第39-50页 |
· 量表的信度分析及描述性统计 | 第39页 |
· 关键变量的信度分析及描述性统计 | 第39-43页 |
· 量表的效度分析 | 第43-50页 |
第五章 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传导作用检验分析 | 第50-64页 |
· 传导作用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 以农民创业可行性感知与创业意向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 第51-53页 |
· 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可行性感知的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 农民创业可行性感知对创业意向的回归分析 | 第52-53页 |
· 农民创业意向的影响分析 | 第53-56页 |
· 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作用的影响分析 | 第53-54页 |
· 农民创业可行性感知对农民创业意向作用的影响分析 | 第54-55页 |
· 农民创业可行性感知中介作用分析 | 第55-56页 |
· 农民创业环境感知调节作用检验分析 | 第56-60页 |
· 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环境感知的交互作用检验 | 第57-59页 |
· 农民创业可行性感知与创业环境感知的交互作用检验 | 第59-60页 |
· 传导作用检验分析结果讨论 | 第60-64页 |
· 模型修正与相关构思特征讨论 | 第60-62页 |
· 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可行性感知变量影响的讨论 | 第62页 |
· 农民创业可行性感知中介作用讨论 | 第62-63页 |
· 农民创业环境感知缓冲作用讨论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4-67页 |
·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 政策建议 | 第65-67页 |
· 强化创业环境诱导效应 | 第65页 |
· 提高创业资源可获得性 | 第65-66页 |
· 拓宽人际关系网络 | 第66页 |
· 优化机会识别机制 | 第66页 |
· 开拓创新管理模式 | 第66页 |
· 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