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主要创新点和贡献 | 第15-17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命题的提出 | 第17-47页 |
· 研究的动因 | 第17-22页 |
· 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 | 第17-19页 |
· 应用型科研院所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主体的可能性分析 | 第19-21页 |
· 科技人才成为应用型科研院所技术创新的主体 | 第21-22页 |
· 影响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的因素 | 第22-45页 |
· 当前应用型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 第22-28页 |
· 影响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内在因素 | 第28-32页 |
· 影响科技人才工作动力和创新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 | 第3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3章 应用型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工作动力和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47-71页 |
· 影响应用型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模型 | 第47-49页 |
· 内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47页 |
· 外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47-48页 |
· 内在需求和动机与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48-49页 |
· 实证研究及其结果分析 | 第49-70页 |
· 数据来源 | 第49-50页 |
· 工作价值观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0-55页 |
· 需求和动机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5-62页 |
· 领导风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2-67页 |
· 组织氛围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基于个人内在影响因素的应用型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机制的设计 | 第71-87页 |
· 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过程 | 第71-72页 |
· 科技人才创新行为决策与计划 | 第71页 |
· 科技人才创新行为价值实现 | 第71-72页 |
· 激励的模式与机制 | 第72-75页 |
· 科技人才激励模式 | 第72-73页 |
· 科技人才的激励目标 | 第73-75页 |
· 现行科技人才个体层面的激励机制及其评价 | 第75-80页 |
· 现行激励机制的具体内容 | 第75-77页 |
· 个人层面创新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77-80页 |
· 基于需求和价值观特征的个体层面的创新激励机制设计 | 第80-85页 |
· 主动例外管理的设计 | 第80页 |
· 技术人员职业通道设计 | 第80-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5章 基于组织影响因素的应用型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的激励机制设计 | 第87-101页 |
· 基于组织影响因素的创新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 第87-89页 |
· 创新行为外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回顾 | 第87-88页 |
· 组织层面创新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88-89页 |
· 变革型领导风格在应用型科研院所创新氛围培养中的作用 | 第89-90页 |
· 基于组织环境特征的应用型科研院所文化激励的构建和优化 | 第90-93页 |
· 院所文化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驱动作用和机理 | 第90-91页 |
· 院所创新文化的构建和管理优化方案 | 第91-93页 |
· 基于博弈论思想的科研团队激励方案设计 | 第93-97页 |
· 建模 | 第94-95页 |
· 求解 | 第95-97页 |
· 管理启示 | 第97页 |
· 应用型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甄选机制和培养原则 | 第97-100页 |
· 应用型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甄选原则 | 第97-99页 |
· 应用型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培养原则 | 第99-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 应用型科研院所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工作活力和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01-102页 |
· 创新团队工作活力和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01页 |
· 基于个人内在影响因素的创新激励机制的设计结果 | 第101-102页 |
· 基于组织影响因素的创新团队的激励机制设计结果 | 第102页 |
· 论文研究结果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 第102页 |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附录一 个人层面研究量表 | 第110-112页 |
附录二 团队层面研究量表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