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6页 |
第一部分 基于P-C_(60)-rGO纳米复合物和Pt@Au纳米颗粒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磺胺二甲氧嘧啶的检测研究 | 第16-28页 |
1.1 引言 | 第16-18页 |
1.2 实验部分 | 第18-20页 |
1.2.1 试剂材料 | 第18-19页 |
1.2.2 仪器 | 第19页 |
1.2.3 P-C_(60)-rGO的制备 | 第19页 |
1.2.4 Pt@Au-P-C_(60)-rGO的制备 | 第19-20页 |
1.2.5 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构建与表征 | 第20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4页 |
1.3.1 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20-21页 |
1.3.2 P-C_(60)-rGO的用量优化 | 第21-22页 |
1.3.3 GOx的用量及其与P-C_(60)-rGO孵育时间优化 | 第22页 |
1.3.4 P-C_(60)-rGO的比表面积表征 | 第22-23页 |
1.3.5 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 | 第23-24页 |
1.4 方法的检测效能 | 第24-27页 |
1.4.1 CV响应和线性曲线 | 第24-25页 |
1.4.2 方法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25-26页 |
1.4.3 方法的回收率 | 第26-27页 |
1.5 结论 | 第27-28页 |
第二部分 基于RecJ_f酶辅助目标再循环和新型Signal tracer适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磺胺二甲氧嘧啶的检测研究 | 第28-38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29-30页 |
2.2.2 仪器 | 第30页 |
2.2.3 C_(60)-rGO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4 dsDNA的合成 | 第31页 |
2.2.5 Signal tracer的制备 | 第31页 |
2.2.6 传感器的构建与表征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2.3.1 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32-33页 |
2.3.2 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 | 第33页 |
2.3.3 传感器信号扩增能力的考察 | 第33-34页 |
2.3.4 DPV响应和线性关系 | 第34-35页 |
2.3.5 方法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35-36页 |
2.3.6 方法的回收率 | 第36-37页 |
2.4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部分 基于PAMAM-MoS_2-C_(60)、酶促目标循环策略和新型Signal marker构建的DNA传感器及其对Sul1 的检测研究 | 第38-50页 |
3.1 引言 | 第38-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4页 |
3.2.1 试剂和材料 | 第40-41页 |
3.2.2 仪器 | 第41-42页 |
3.2.3 P-MoS_2-C_(60)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2页 |
3.2.4 Cp-Ap(pdsDNA)的制备 | 第42页 |
3.2.5 Signal marker的制备 | 第42-43页 |
3.2.6 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 第43页 |
3.2.7 细菌培养和总RNA的提取 | 第43页 |
3.2.8 PCR产物的准备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3.3.1 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44-45页 |
3.3.2 DNA传感器的表征 | 第45页 |
3.3.3 传感器信号扩增能力的考察 | 第45-46页 |
3.3.4 DPV响应和线性关系 | 第46-47页 |
3.3.5 方法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47-48页 |
3.3.6 方法的回收率 | 第48-49页 |
3.3.7 PCR产物和合成DNA的对比 | 第49页 |
3.4 结论 | 第49-50页 |
全文总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2页 |
文献综述 | 第62-82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