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1-15页 |
1.2.1 基于地表参数统计回归的地表温度降尺度方法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基于数据融合的地表温度降尺度方法研究 | 第13页 |
1.2.3 基于调制分配的地表温度降尺度方法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基于光谱混合模型的地表温度降尺度方法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案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第16-29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18页 |
2.1.1 黑河中游研究区 | 第16-17页 |
2.1.2 云贵高原及周边地区 | 第17-18页 |
2.2 站点实测数据及验证方法 | 第18-21页 |
2.2.1 站点实测数据获取 | 第18-20页 |
2.2.2 站点实测数据的验证方法 | 第20-21页 |
2.3 遥感数据及预处理 | 第21-27页 |
2.3.1 航空遥感数据 | 第21-23页 |
2.3.2 ASTER数据 | 第23-25页 |
2.3.3 MODIS数据 | 第25-26页 |
2.3.4 AMSR2数据 | 第26-27页 |
2.4 降尺度地表参数的计算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基于全局回归的地表温度降尺度 | 第29-49页 |
3.1 地表温度降尺度基本模型 | 第29-30页 |
3.1.1 DisTrad和TsHARP降尺度模型 | 第29-30页 |
3.1.1.1 DisTrad模型 | 第29页 |
3.1.1.2 TsHARP模型 | 第29-30页 |
3.2 全局回归降尺度模型构建及应用 | 第30-32页 |
3.2.1 全局模型 | 第30-31页 |
3.2.1.1 DisTrad模型及改进的基于多因子的DisTrad模型 | 第30-31页 |
3.2.1.2 模型构建 | 第31页 |
3.2.1.3 利用TASI模拟LST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 | 第31页 |
3.2.2 全局模型中的PCA方法 | 第31-32页 |
3.3 降尺度中存在的误差 | 第32-33页 |
3.3.1 LST地表参数统计关系导致的误差 | 第32-33页 |
3.3.2 尺度效应带来的误差 | 第33页 |
3.3.3 低分辨率残差分配到高分辨率带来的误差 | 第33页 |
3.4 尺度效应对降尺度的影响 | 第33-39页 |
3.4.1 TASI的LST模拟数据与不同地表参数的尺度效应 | 第33-35页 |
3.4.1.1 尺度效应存在性 | 第33-35页 |
3.4.1.2 尺度效应误差量化 | 第35页 |
3.4.2 尺度效应量化结果 | 第35-37页 |
3.4.3 将7月10日尺度效应利用到其他日期 | 第37-39页 |
3.5 结果验证与分析 | 第39-49页 |
3.5.1 验证指数 | 第39-40页 |
3.5.1.1 决定系数R2 | 第39-40页 |
3.5.1.2 均方根误差RMSE | 第40页 |
3.5.1.3 Q指数 | 第40页 |
3.5.2 ASTER LST全局降尺度结果及验证 | 第40-46页 |
3.5.2.1 7月10日地表温度的降尺度结果 | 第40-42页 |
3.5.2.2 所有日期的降尺度结果 | 第42-46页 |
3.5.3 AMSR2 LST全局降尺度结果及验证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基于NDVI分段地表覆盖分类的地表温度降尺度 | 第49-59页 |
4.1 基于TASI地表温度数据的地表覆盖分类 | 第49-50页 |
4.2 基于NDVI分段地表覆盖分类的降尺度模型构建及应用 | 第50-54页 |
4.2.1 模型及其实用性分析 | 第50-53页 |
4.2.2.1 基于影像地表覆盖分类回归方法 | 第50-52页 |
4.2.2.2 根据NDVI分段的回归方法 | 第52-53页 |
4.2.2 模型构建 | 第53-54页 |
4.3 尺度效应 | 第54-55页 |
4.4 结果验证及分析 | 第55-59页 |
4.4.1 TASI与ASTER7月10日 | 第55-57页 |
4.4.2 ASTER地表温度降尺度结果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基于移动变窗口的地表温度降尺度 | 第59-73页 |
5.1 移动变窗口模型降尺度模型构建及应用方法 | 第59-60页 |
5.2 尺度效应分析 | 第60-61页 |
5.3 结果验证及分析 | 第61-67页 |
5.3.1 7月10日TASI模拟数据LST数据降尺度结果与ASTER LST降尺度结果 | 第61-63页 |
5.3.2 ASTER降尺度结果 | 第63-67页 |
5.4 降尺度结果图像质量评价 | 第67-68页 |
5.5 讨论 | 第68-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3-84页 |